“618”各种优惠看花眼?市消保委提示商家应“明价明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今年“618”促销活动在即,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纷纷推出“定金预售”“限时秒杀”“跨店满减”等各类优惠让利活动,但存在拉高价格再打折、规则设置复杂、条款模糊等问题。为此,市消保委作出四点提醒。
一、促销规则简化明示。消费者参加促销活动为的是获取实惠和便利,而当前促销规则设置复杂、条款模糊,一些重要的、限制性内容隐藏其中,往往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因此电商平台、商家对于促销规则的设计应当简明易懂,事先向消费者详细告知活动内容,尤其是涉及消费者权益重大事项的条款要显著提示,让消费者了然于心。
二、优惠让利“明价明折”。促销活动的优势是价格低,很多商家打出诱人的低价广告,以所谓“低价格高品质”调动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暗地里则拉高价格再打折、叠加优惠藏门槛,让消费者很难算清实际优惠和实付费用。
电商平台、商家应在页面上显著标注折扣力度及实际到手价格,以便消费者比价选择、明白消费。
三、保障产品品质服务。好产品不能仅仅靠好营销,更要靠好品质、好口碑。网络交易的跨时空性等特点,使得以次充好、质量欠佳等问题成为此类消费的一大困扰。
电商平台、商家应当强化主体责任,提升产品和服务意识。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也要好,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是企业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四、制定预案备足库存。为顺利开展促销活动,电商平台、商家应确保系统承载能力与实际交易量相匹配,全面评估运营水平,避免出现订单无法提交、页面瘫痪等问题。同时还要提前部署、备足库存、扩充客服,确保咨询、销售、配送、售后服务各环节有序衔接。如出现物流配送无法及时跟进等情况,应及时向消费者作出说明解释。
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以往促销期间的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促销规则和价格等方面。
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是适度理性消费,选择信誉好的商家,货比三家,尤其食品类不要盲目选择低价,还要关注保质期限等;二是了解促销规则和商品信息;三是保留维权凭证,可截屏保存促销规则、广告宣传承诺、与卖家的聊天记录等;四是及时跟踪物流,疫情防控倡导“无接触”,货到要及时取货查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