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中共上海市委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市纪委副书记施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甘霖,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出席介绍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施涛在回答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相关问题时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十一届市纪委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他说,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方面,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48720件,立案1592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055人。我们积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44件644人。助推上海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立案审查调查违纪违法政法干警49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06人。深化追逃防逃追赃工作,全市共追回外逃人员499人,追赃96亿元。
在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方面,我们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力等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约谈、通报等形式,督促重点领域主管部门,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比如,针对国企、高校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管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深入推进上海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制度文件。
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方面,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案释纪、以案明法,协助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召开全市纠“四风”树新风警示教育大会,对典型问题和案例进行通报。组织汇编党的十九大以来本市严重违纪违法人员忏悔录,拍摄“贪欲之害”系列警示教育片。同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在龙华烈士陵园设立上海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一区一品牌”廉洁文化创建活动,涵养清正廉洁价值理念。
施涛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上海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更加注重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
◇ 不断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党建成果 ◇
孙甘霖在回答记者关于“上海在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党建工作要求中有哪些鲜活的实践”的提问时说,早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党的十九大以来,他每次到上海,都会对上海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就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继续探索、奋力前行,努力做到不辱门楣、不负重托。
一是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始终坚持“实”字导向,在党内历次集中教育活动中,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在助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加速旧区改造等中心工作中,把基层党建做实做具体。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聚焦商务楼宇、滨江滨河等城市新空间,发挥党建引领力、穿透力,建立“楼委会”等新型治理平台;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坚持党建跟人走,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植入党建基因;重视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持续铸魂造形,努力做到系统强、全面强。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在全市布局开放1.2万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二是建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把“干”的指向与“选”的风向相统一,市委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主题,专门召开了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组织部配套制定了17项细则和实施方案,比如推出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旨在全面加强干部做好改革发展、城市建设、群众工作等的能力水平;再比如制定一揽子关心关怀的具体举措,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创新干部管理模式,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机制,连续三年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挂职工作,让干部在大事难事面前经受磨砺考验,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砥砺初心使命。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围绕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探索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全国率先试点降低外籍人才工作准入门槛、简化入境和居留手续、放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等举措,推出“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持续厚植上海人才优势。坚持引育并举,为人才打造成就梦想的事业舞台,以“放权”为用人单位添动力,以“松绑”为人才增活力,集聚了一批包括诺贝尔奖等世界级奖项得主在内的顶尖科学家及团队。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截至去年年底,我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75万人,较2016年增长12%。上海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孙甘霖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对上海的殷殷嘱托,不断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党建成果,努力把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守护好、建设好。
◇ 上海统一战线坚持服务全国、服务上海,不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
现场有记者提问:去年6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上海统一战线是如何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如何进一步凝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咨政建言、发挥更大作用?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介绍,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上海统一战线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服务全国、服务上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五年来,市委先后组织召开32次党外人士座谈会,提出意见建议300多条;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两张网”建设、“老小旧远”问题等,每年委托党外人士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全国“两会”期间,党外人士共提交提案、议案、建言1600多条。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实施办法,深化“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截至5月底,共服务企业29000多家,完成信贷1300多亿元。加强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累计认定民营企业总部388家。
三是发挥独特优势,全力抗击疫情。今年3月以来,党外人士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调研,提出建议1万多条。组织引导各级工商联、商会和民营企业开展对口保供,共有400多家商会、550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截至5月底,上海统一战线累计捐赠各类物资8千多万(件)套,价值8亿多元,捐款2亿多元。
四是积极彰显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立“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推动民营企业开展区域合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动对口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5年来,上海统一战线共实施对口帮扶项目2700多项,投入资金19亿多元。
房剑森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年,也是中共二大召开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正式提出100周年,是开启统一战线事业第二个百年的重要一年。市党代会后,上海市8个民主党派和市工商联也将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续写上海统一战线新的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