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青春力量丨让青年成为社区智库,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
2022-06-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强调“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人民城市建设、现代社区治理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尤其在刚刚过去的大上海保卫战中,有一群青年人走出了家门、扛起了重任,为守护自己的家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本次党代会上,三位来自社区的“小巷总理”代表畅谈青年如何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因为疫情,我们与社区里的年轻人有了链接,应该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未来他们都将成为社区的智库。”党代表魏瑛说。

▎魏瑛

  物色专业人士,将优秀青年人才纳入社区智库  

魏瑛是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当选市党代会代表。

此次报告中提到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作为上海五年来光辉历程、辉煌成就的亲历者、见证者,作为上海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者、建设者,她表示,自己备受鼓舞,也深有体会。

“如果没青年志愿者的加入,我们很难打赢这场保卫战。”在此次疫情大考中,魏瑛所在的新福康里居民区组建起一支百余人的“幸福先锋队”,志愿总服务时长达到了10081小时。让魏瑛感到惊喜的是,志愿者身份多元、德才兼备,70%是年轻人,有机关干部、企业人员、医务工作者、大学生等,感觉平时足不出户的年轻人一下子冒了出来。

其中有一名叫沈迨宜的志愿者本职工作是机场建筑师,会四国语言。当发现小区的核酸采样不够高效时,他发挥专业特长设计优化小区核酸检测路,疫情防控初期,小区完成一次大筛要六个小时,因为专业人士的介入时间整整缩短了一个半小时。

当看到做核酸时死气沉沉的队伍,青年志愿者想着要改变一些什么。于是,小区里组建了美术小组,结合每个志愿者的不同特征,为他们设计专属的卡通大白服,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让排队等候的居民心情也好了不少。更让魏瑛感到惊喜的是,当得知社区只有一辆驳运电瓶车后,居民们自发众筹了6000多元,为社区添置了一辆新车,还集资给物业师傅们买了一台洗烘一体机。物资运送任务重,志愿者贡献了自己的平板拖车、电瓶车、野餐车,甚至轮椅等一起帮忙当搬运工。

而为了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及时性,居委干部还组织志愿者编辑了17期新福康里居民区的防疫日志,图文并茂地公布了小区的疫情通报、保供信息、政策介绍、防疫贴士等实用信息,还设置了“暖心小站”板块,收集小区内的暖心故事,传递防疫正能量。“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小区内有许多外籍居民,我们在编辑时也细心地把日记内的中文内容同步翻译成英文,并对重点内容做加粗处理,用细致行动精准消除‘服务盲区’。”

即便解封后,这支志愿者队伍仍相当活跃。魏瑛告诉记者,前几天上海天气炎热,第二天大筛需要人手,志愿者群里一个接一个举手。“我已经说‘够了够了’,大家还在拼命举,这让我很感动。”

这次经历让魏瑛开始了解到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她认为,社区有许多项目,其实不单要听社区里老人的想法,也可以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在社区治理中,要寻找年轻人关心的话题,不要忘了他们也是社区的一员。比如以后如果遇到社区微更新的项目,可以找他们建言出出金点子。“年轻人思路很开阔的,也拥有很多资源。未来他们都可以成为居委会的智库。我们社区里有许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比如广告设计、律师等,碰到不同社区议题的时候都可以请他们出马。”

长期从事社区基层工作的魏瑛表示,在和社区里的年轻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也在学习,开拓眼界。“社区事看似琐碎,鸡毛蒜皮,但却充满了大智慧。如果居委会只能按部就班地‘等靠要’,社区是没有活力的。要学会链接资源,带着思考去工作。用好这些智库,将他们的专业技术合理地运用到社区管理中。”

▎虞净

  通过“保温”,让青年对社区产生持续认同感  

“说到社区建设,大家一定首先会想到一群爷叔、阿姨在小区里配合居委,为高龄老人送服务献爱心的场景。的确,这群阿姨爷叔们一直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这个现象被打破了,小区里有更多的青年参与到疫情防控、自救互助工作中来。”党代表虞净是杨浦区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年轻人的表现出色,他们有的帮助老人团购生活物资,有的帮邻里物资配送到家,有的参与到核酸检测中,有的帮助邻居老人送医买药。

这不禁令她思考,在后疫情时代,社区里的这支强而有力的队伍该如何继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通过疫情,我看到他们对于生活的社区,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他们愿意为它付出。志愿者人数从原来的100多个人猛增到300多人,翻了几倍,甚至连租房的青年都出来帮忙。居民们也从‘陌邻’变成了‘睦邻’。”虞净说。

探究此前“青年到底去哪”的话题,虞净分析说,以前,很多青年觉得社区只是除了工作之外休息的地方,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不愿意出来。“我们是老年型社区,以前参加活动的主要是老年居民。其实,这样老龄化的社区更需要青年出来为老人服务。”

她表示,疫情后有一些上班族开始居家办公模式,他们设计的诸如“动动更健康”等活动吸引了一些亲子家庭参与,有年轻爸妈带着孩子到杨浦滨江驿站打卡。这样的变化让她觉得惊喜。“现在我们可以一下子喊100名老人出来参加活动,这是前10年的积淀。要让青年爱上社区,参与社区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持续的活动让他们和社区发生链接,否则一旦长时间没有互动,关系就会疏远。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让青年对社区的参与热度保持下去。”

而保持这种热度和温度,虞净建议需要满足青年的需求,为他们度身定制合适的项目。“以前,青年可能觉得社区活动有点不太入流,都是阿姨爷叔参与的,对他们吸引力不够。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服务好社区里的青年,也动员他们为社区治理出一份力。”

▎余美香

  引导年轻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上海的城市精神就是海纳百川,纳在哪里,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对于这次保卫战中青年在社区中的表现,党代表余美香是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乐山二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点了一个大大的赞。“社区需要青年,希望他们给社区治理合理化建议。青年也需要社区,获得更多的存在感、归属感。这种相辅相成的需要,凝聚成了新的社区治理力量,铸就了上海城市建设的未来。”

她认为,年轻人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参与社区治理不是无缘无故的。“有的青年是通过他们的子女或父辈参与社区活动,增进了对居委的了解后才参与社区治理的。有的通过美丽家园建设带来的环境变化,还有通过这次大上海保卫战,他们近距离看到底层社工的艰辛和社区治理的不足,于是从被动和旁观变为主动出击主动参与,因为他们明白,美好家园的环境和安全还是要由社区的主人自己来守护!”

“通过疫情,中青年已经成为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居委,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余美香表示,今后,要和更多的年轻人产生交集,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尤其是探索利用年轻人之间的信任,将这种互帮互助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动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