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青联委员陈芋汐成功卫冕,爸妈:是女儿的坚持与热爱成就了她自己
2022-07-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崔子润

7月1日凌晨,在2022年世锦赛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上海选手、徐汇区青联委员陈芋汐与队友全红婵搭档,以“断层式”高分夺得冠军。与此同时,就在前几天陈芋汐在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全部五跳发挥出色,以417.25分获得金牌,成为了继伏明霞之后第二位成功卫冕该项目世锦赛冠军的运动员。

今天,记者连线了陈芋汐的爸爸陈健和妈妈董春华,聊一聊这位世界冠军背后不为人知的成材故事。

女儿在赛前就受伤了,怕爸妈担心瞒住伤情

对于女儿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爸爸陈健表示,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很多事说不准。女儿能卫冕真的感到高兴。

陈健透露说,和以往赛事不同,此次女子双人10米台的双人和个人比赛是个人先比。所有队员均提前一周到当地适应场地。考虑到赛前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按照惯例,在赛前他和妻子一直没联系女儿。只是作为父母从CCTV5的新闻上时刻关注跳水队的相关报道。“有一天,我和她妈妈正好看到一组镜头:其他队员都在池边上做准备活动。唯独她躺在瑜伽垫上,由队医在为她做治疗。我们心理咯噔一下,一般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不太可能做治疗,这不符合常理。但看到她一边做治疗,一边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看上去挺放松的,我们悬着的心稍微有点放下来了,也没有和她联系。直到比赛全部结束后,我记得那时北京时间已经凌晨二三点了,我们在她领完奖做尿检的等待空隙才得知,她在赛前就受伤了。原来,布达佩斯的比赛场地冷气开的很足,从上往下打。即便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但女儿还是在做第一个动作的时候拉伤了。这件事她事后才告诉我们,也是怕我们担心。她真的比原来成熟多了。”

对于女儿带伤参赛,妈妈董春华表示,自己早有察觉。“我当时特别心疼,但她很懂事,从不主动和我们聊这些。”

陈健透露说,其实这次能成行世锦赛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小插曲。5月10日,他们接到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通知,参加匈牙利世锦赛的签证需提供陈芋汐未满18岁的亲属公证和监护公证。当时上海正处疫情封控期间,在区委、区政府,徐汇区公证处、徐汇区体育局、华泾邮局、徐家汇街道和上海市崇明运动训练基地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大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才有机会让她顺利完成了世锦赛任务。“徐汇公证处很负责,他们提前一周复工的第一天,我们就去面签了。最后陈芋汐能顺利成行,我和她妈妈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从小与体育结缘,爸爸是女儿的启蒙教练

除了是父亲的角色,陈健还有一个角色——女儿的启蒙教练之一。陈芋汐出生在体育世家,爸爸陈健是徐汇区青少体校的体操教练;妈妈董春华年轻的时候也是体操运动员,后来到体育学院做了教师,是体操教研室副教授;祖父陈新熙是上海市前体操运动员。

陈芋汐很小的时候就与体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爸爸带去体操房陪爸爸上班,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就想着给她练练体操锻炼身体,没想到被教练给看中了,教练说她每个动作做得都挺像样的。后来还参加了比赛,拿了个自由体操第三名。”董春华说,“但我还是希望她学习游泳,我觉得游泳是一个人体基本运动、生存的能力。”

成为专业运动员,走上体育这条路是陈芋汐爸妈从未想过的。小时候的陈芋汐体质一直不太好,在超高的运动量下,需要重复上千百次的训练动作,有时候甚至一直都处于无氧运动的状态下,但陈芋汐很喜欢,“一路走来是她自己不放弃,我们做家长的比较心疼。”

爸爸陈健透露说,女儿在徐汇区青少体校时期是他亲自带教的。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则由余晓玲教练带教,从上海队带到了国家队,同吃同住同训练,堪称半个妈妈。“一路走来,她的教练们付出了很大心血。现在的我从父亲的角度关心她多一点。赛前的运动强度很大,心理压力很大,我会和她聊天,让她尽量放松减缓训练压力。上海队也非常支持她,专门派了队医过去。她这几年生长发育很快,体能教练则为她把控运动量,尽量避免受伤。”

如今,陈芋汐以两金的完美成绩结束布达佩斯之旅,她在微博平台上表示,“谢谢大家这一路上的帮助,一切终将成为过去式,接下来的日子里也要加油。”面对女儿的优秀和懂事,董春华倍感骄傲自豪,她说:“一开始,谁都没有预设,她的自主性比较强。一路走来是她自己的坚持,她的热爱成就了她自己。”

2005年出生的陈芋汐在妈妈眼中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但站在赛场上的她一丝不苟的模样,让人不禁感叹,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董春华眼里,陈芋汐是个既活泼又安静的女孩。由于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陈芋汐很少回家。“她除了休息时间,还要做康复训练,在家的时间我们就陪她在上海到处转转,不会让她累,毕竟她还要训练。”董春华透露,“我们对女儿最大的影响就是认认真真做事,不必太专注结果,因为已经努力并尽力过。”

越来越成熟,曾写信给20年后的自己

在陈健看来,这几年,女儿对目标的认定更清晰了。在训练之外,也会主动学习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她在奥运会之后,就自己上数学网课,买英文参考书,还将做出来的题目发给我们炫耀一下。最近这半年的文化课几乎都是她独立完成的,从爸妈督促她学习到她自主学习,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董春华补充介绍说,目前,陈芋汐还在坚持一直上学,虽然受疫情影响,她一边上网课,一边自学。“她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我们培养主要是从大方向上,没有专门要求她必须做什么,我和她爸爸一直告诉她‘你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爸爸妈妈永远都支持你’。我觉得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事父母都可以支持,对于成材这件事,作为父母不要只盯着一条路线,孩子一定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我们不强求她的选择。”

“虽然她年龄不大,但我们还是很放心她的,她有自己的方向感,我们也不给她压力,有时候她打电话过来,我们就陪她聊聊家里以前养的小鱼,给她新买的乐高,还有一些她最爱看的书籍。上次得知她要去匈牙利,我们就和她聊了很久的蓝色多瑙河,然后从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聊到了上海的桔红糕。”董春华笑着告诉记者,“主要是陪伴她,帮她减压。”

“20年不见不知现在过的怎么样,也许在工作创业,也许有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反正肯定离开了运动员的岗位,也许运动员这个职业不仅带来了光荣和名声,也可能有伤病,只是希望现在的你能不后悔选择这条路,也希望在这条路上不留遗憾……”陈健透露说,去年,他还收到了女儿写好的一封信《写给20年后的自己》,信不长,寥寥数行,从字里行间他感到了女儿的成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崔子润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