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的深耕者,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鼓舞科技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市科技系统科技工作者和科技青年也第一时间学习大会报告,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大会精神为指引,务实苦干,砥砺奋进,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科技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定信心攻关核心技术
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艳丽表示,大会报告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全面总结上海五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五年,奋斗充满艰辛,成就令人鼓舞。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科技发展方面,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神,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名一线科技人员,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我们的‘腰杆’才能硬。”
作为一名军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电科第五十一研究所工程师刘虹表示在学习大会精神后,感到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上海市委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用创新的思维武装头脑,用过硬的本领迎接挑战,不畏困难、不断拼搏、追求突破,做技术科研的深耕人,做管理创新的实践者,以最昂扬的姿态拥抱前沿技术,推进军工领域不断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工程师汤哲鹏在线观看了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他说,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工作者,不仅要深入领会党代会精神,更要当好践行党代会要求的“排头兵”。“我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积极完成各项科研任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以实际科研成果弘扬‘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以更好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海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坚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世界影响力,不仅重视基础科研,而且越来越关注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姜兆华完整观看了开幕式后,深刻感受到,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更多的人沉下心、亲身去探索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坚守一方,共创美好生活。“我所在的科研团队,将坚守在以激光应用技术为手段服务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主动面对市场竞争,不断积累技术优势、服务好关键客户,探索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的集成研发和工程实践,以先进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助力上海市高端制造业发展。”
未来蓝图指明奋进方向
科技工作者们都对上海发展的未来蓝图十分憧憬。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苗茂华说,大会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要实现更多“上海指数”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更多的“上海标准”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更多的“上海创新”成为享誉全球的金名片,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在内的所有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更要秉承科学家精神,准确把握科技工作的规律,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上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擘画了未来五年上海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为一名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基层工作者,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常静表示,报告提出的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要“全力构筑人才战略优势”,让她非常激动,也给自己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秉承使命导向,锚定这些重点任务和研究选题,以高度的自觉实干奋斗,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的陈美表示,作为科技资源管理的一线工作者,一直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和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各类基地在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时代使命,立足本职、勇于开拓,无私奉献,始终以超前意识与时俱进推进工作,使科技资源集聚与开放共享工作更加鲜活,更有成效,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为这座光荣的城市增添新的荣光!”
看完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中级工程师魏伟描述自己的心情,激动得久久不能平复。他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集成电路行业从业者,在听到报告中提到“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先导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突破跃升及上海将按照总书记嘱咐继续发展‘三大产业’”后,深感上海这五年,在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交织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的不易,也为自己能从事集成电路行业感到自豪,也更加坚定自身从事高新项目管理的信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