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青年:因“希望之城”而来,为“文化之城”添砖加瓦
2022-07-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在文化青年之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优秀青年有许多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是上海“希望之城”的光辉吸引着他们汇聚于此,并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向着自己梦想的实现前进。

上海文化界的青年人表示,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给了他们希望与灵感,而他们又反过来用自己的创作不断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为上海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为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而不懈努力。

▎希望之城 ▎

  上海是文化青年的逐梦之地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著名网络作家刘炜(血红)对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印象最深的,还是建设“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这一点。报告指出,“要为追梦圆梦提供机遇和舞台;让年轻人住有所居、扎根上海;积极帮助年轻人解决在社交、婚恋、育儿等方面的困难。”刘炜说,这是上海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这些目标有的已经变成现实,他自己便是例证。

2003年,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湖南苗族小伙子刘炜来到上海,成了一位职业的网络作家。因为上海有全国最好的文学阅读网站,首创的“付费阅读”的模式,足以让刘炜可以在此衣食无忧地写作。近20年间,刘炜在上海写出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也在此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上海在刘炜的人生中打上了深刻印记。

“上海从来不是传说中的那种高入云端,不可触摸的。这里可以全方位满足青年人生活、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的各种诉求。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怀有梦想,只要愿意奋斗,只要能够弯下腰来,舍得费力、流汗,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耕耘,愿意、且能够作出成绩来,上海绝对是你实现梦想最佳的城市之一。”刘炜告诉记者,不光是他自己,他身边很多小有成就的小伙伴们,都是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山南水北汇聚而来。“上海可以为所有逐梦之人,提供极其优渥的创业条件。这是一方创业的沃土,一个真正能实现梦的地方。”

对于上海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上海黑胶文化共享图书馆主理人、青年党员沈莉也是深有体会的。1993年出生的沈莉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当红模特。但家族的渊源让她从小就对黑胶唱片很感兴趣,最终来到了上海,成为了这家黑胶文化共享图书馆的主理人。

“上海就是我的‘希望之城’。”沈莉告诉记者,当年她选择来到上海,就是因为这里有最丰厚的黑胶文化底蕴,有拥有10万张黑胶唱片收藏的引路人与合作者,也全国最懂黑胶的发烧友。目前沈莉的图书馆正在不断壮大,成为了全国黑胶文化的重镇。“上海是一个能够让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世界影响力之城

  文化青年纷纷打造上海名片  

上海是一座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提升上海的世界影响力,就是要“使更多的‘上海指数’‘上海价格’成为世界市场的晴雨表、更多的‘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参照系、更多的‘上海创新’‘上海品牌’成为享誉全球的金名片。”

对于这一点,沈莉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都说上海是青年人的“逐梦之城”,上海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的相得益彰,上海享誉世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发展都为青年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也激发了他们进行文化创作的灵感。

这些年沈莉的共享图书馆坚持将黑胶文化与城市主题和脉络相结合,在去年策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画展》的基础上,今年居家抗疫期间又云策划了《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音画展》,受到全世界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关注。他们的努力事实上已经成为一张上海名片。

说到“上海创新”与“上海品牌”,上海杂技团主力杂技演员、入党积极分子徐滨滨很有发言权。2018年由他担任节目组组长的《突破—抖杠》在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比赛中一举夺得世界杂技艺术的桂冠“金小丑奖”。上海杂技已经成为“上海品牌”乃至“中国品牌”,也为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注解。

徐滨滨告诉记者,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青年一起努力,为国际影响力添砖加瓦。生于1990年的徐滨滨在杂技演员中已经不算年轻了,不过他现在依然全身心投身于作为“上海品牌”的杂技剧《战上海》的排演之中。“《战上海》不单单是一部红色杂技剧,还有很多创新,有技术创新 和道具设计创新,最主要的是开创了用杂技讲故事的先河。”徐滨滨说,排演红色题材的《战上海》的过程,对他这个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过程。“这部剧深深影响了我,我们能有今天这和谐社会,不能忘记那些付出生命的先辈,和伟大的共产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也要着眼全局,敢为先锋,勇于探路,努力贡献更多,牢记嘱托,砥砺奋进。”

文化之城

  “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激发青年创作灵感  

上海京剧院青年花旦演员杨扬,这次作为上海文艺战线的一名党员代表参加了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虽然会议结束有几天了,但是杨扬依然心潮涌动,“作为青年演员的代表能够有幸在现场聆听和学习报告,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国粹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人,深感任重道远。”

杨扬注意到,李强书记的报告对上海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出了要求。“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到信仰信念坚如磐石,舆论引导话语响亮,文化发展生机勃勃,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在杨扬看来,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是具体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神韵魅力所在,必须充分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增强全球叙事能力,更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京剧无疑是最具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的一门艺术。因为它本身就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追求真善美,弘扬和体现中华之美德、中华之精神,中华之信仰。

杨扬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上海京剧院是有着悠久的海派独特创新艺术传统的国家院团,在重大历史时期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建党95周年和建党百年之际,他们新创、排演《浴火黎明》《红色特工》《换人间》等大戏为党献礼,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是对人民精神的洗礼。

“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人,要一代一代的坚守好,保护好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在经典永不褪色的基础上。与时代紧密结合,不断的探索与发展,结合人民所需要,结合党和国家的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探索发展,做好守正创新的戏曲守望者。”去年杨扬因为《原神》游戏的一段配唱而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关注,这些年轻人因为关注杨扬而开始关注京剧。

“我想这正是因为上海有着强烈的国际意识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才会有那么多高精尖的人才,才会有这样的文化融合。作为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要继续努力探索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用心用情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的作品,为传统文化新时代发展笃定前行,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杨扬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