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为老 马不停蹄|青年报·青春上海“蓝马甲”志愿服务在行动
2022-07-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上海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后,扫描“场所码”“数字哨兵”,成了市民进出公共场所的“第一步”,这些简单的“步骤”却成了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用智能机的老年群体的“拦路虎”。为了助力老人消除“亮码”难题,近日青年报记者、编辑和工作人员变身“蓝马甲”志愿者,出现南京东路银行网点、浦东社区服务中心等众多地点,助力老人们的生活回归如常。

“蓝马甲”现身南京东路,缓解老人“亮码”难题

“五人一组,排队进入,先扫场所码,手机显示出绿码后,对准数字哨兵的探头;不会扫码的叔叔阿姨,我们可以帮您。”

“阿姨,在这台数字哨兵上刷一下身份证,也可以显示核酸检测的时间哦,不用着急。”

戴好口罩、面罩,穿好小蓝服,7月7日上午,青年报·青春上海“蓝马甲”的4位志愿者来到工商银行南京东路第一支行的志愿服务岗位,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门口引导老年客户完成场所码、数字哨兵扫码,验看核酸检测情况和体温,协助老人扫描工行二维码,完成小程序注册并根据业务需求取号,确保大家有序入网点。

早晨9点,10多名市民来此网点开始办理业务,但已不见6月初的排队长龙情形。“我们这个网点是工行黄浦支行第一个复工的网点,所以6月初很多老人来我们网点办理业务,大概每天250多人,当时压力相对较大。”工行南京东路第一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张明豪回忆6月初,该网点每天接待的个人客户九成以上是老人,多数为取现、转存、汇款等个人业务。他们当时把工行黄浦支行的柜面员工借调过来,满负荷运作,提升服务承载能力,“排长队”情况得到有效缓解,6月6日,随着工行其他网点陆续复工,该行部分网点甚至加开“夜市”,让排队长、取号难的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缓解。如今防疫政策调整,网点“排长队”情况已不复存在。

但如今部分老年客户对于扫场所码、查验核酸报告等防疫常态化要求还不太熟悉,所以银行要安排专门人手引导客户,此次“蓝马甲”志愿者们的到来,更好地协助老人尽快完成信息核验,提高了网点业务办理效率。

媒体与金融机构共同关注“数字鸿沟”

志愿服务完成后,工行南京东路第一支行党支部还与青年报社第三党支部党员进行党建联谊座谈。

工行南京东路第一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张明豪介绍了封控期间他与7位党团员驻点办公,连续55个日夜,完成了50多万笔业务,全力保障了全市社保发放工资,财政国库正常运转,企业资金纾困等金融业务线的连续平稳运行。

青年报社第三党支部宣传委员陈颖婕和组织委员陈晓颖也分别介绍该支部集体在封控期间专班业务开展情况和党员下沉社区的志愿服务开展情况,以及这次开展蓝马甲志愿服务的初衷。双方均表示,将联手号召更多党员和青年工作者成为为老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科技和慈善惠及到更多老年人,更好地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