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的上海烟火气,其实都是人间的温馨,彼此的真情
2022-07-17 生活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6月以后,上海一点点苏醒。交通通畅了,企业复工了,店铺里有人了,各类艺术场馆也开始营运。虽然偶有“意外”,但上海街头的烟火气还是顽强地一点点回来了。 

有些人,是这次苏醒的体验者,而有些人则是参与者和推动者。记者采访了三位在上海开小店的朋友,听他们讲述相隔两个半月之后在上海街头的重逢。

  一家情感丰富的影楼  

拥抱一下,从此我们不再孤独

在相片上留下一段历史的回忆。本文受访者供图

莉莉发给记者一组照片,那是复工后她为老客人拍摄制作的新主题:永远的绿码。

照片上,一家四口穿着黑色的T恤。T恤胸口,有一个绿色的行程卡标志。照片中一家四口,孩子自然天真烂漫,小儿子大概还没想好要摆一个怎样的笑脸,表情让人有点忍俊不禁,女主人笑得一脸阳光,男主人则略有沉思。疫情后的第一组照片,没有刻意表现出疫情带来的困扰,照片中洋溢的乐观,让人们仿佛见到久雨后的阳光。

作为一家主题摄影工作室,CameraTalk人像摄影工作室一直很关注情感热点,曾经推出的“你好,李焕英”系列“网红”了很久。而莉莉最开心的是,以这个主题带动,母女摄影成为一时风尚,两代人的情感通过照片和镜头,通过拍摄现场的疏导得到了极其有效的沟通。

但是,她却没有主动去策划关于抗疫主题的摄影。

莉莉告诉记者,今年上海的疫情来得猝不及防,离开工作室时什么都没来得及收拾。本以为几天后就可以恢复工作,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莉莉等待、期盼,渐渐也有了些焦虑的情绪。作为一名以心理引导见长的摄影师,她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拼命看书,用最充实的生活来填补疫情带来的时间空白。

收到通知可以复工,她推门进入工作室一时有点恍惚,仿佛隔了太久太久,又仿佛昨天下班今天回来。她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看着熟悉而又有了几分陌生的工作室,没有动手收拾,只是默默地坐着,几乎坐了一整天。

她觉得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有不同以往的体验,也有一些人会因相对长时间的离群索居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因此,她不希望去揭开这一段记忆。那组“绿码”照片,是她与客户沟通好,对方也很愿意给自己和孩子的记忆中留下点印记,才策划拍摄的。莉莉说,如果可以她愿意给每一位顾客都定制一个永远的“绿码”。

CameraTalk人像摄影工作室渐渐如常,家庭照还是这里的主打产品,很多老顾客过来,会像以前一样跟她打招呼、聊天,莉莉也一如往常地热情。只是,对于走进工作室的顾客,她会主动地拥抱一下,让彼此都感受到对方的鼓励,即使再遇到什么事,想到这个拥抱,也会让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

记者问莉莉:疫情过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莉莉想了想说,老客户还是那么亲切,每天的拍摄工作还是那么令人欣喜。只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情感的发掘者,她其实在刻意回避疫情带给她的茫然,因此,除非必要,她不会跟客人聊起这场疫情。

她说,这几天,她正在酝酿一个新的方案,就是能不能上门拍摄,以降低客人到公共场所的心理障碍。

  一家初心不改的冰淇淋店  

我记得你,你也还记得我吗?

坚持手工制作冰淇淋的小店得到了不少“回头客”的青睐。

韩振华爱笑,小小的个子,不知为什么可以储存那么多的笑声。

去Gelato Manuela采访,找到门店的时候多少有点吃惊:小小的门店在居民区一隅,虽然对面就是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但宽阔的交通要道、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让对面的人过马路都颇为麻烦。这样的冰淇淋店,能开得下去吗?

回答记者疑问的还是一串笑声。韩振华告诉记者,从事了十几年冰淇淋行业,其实她并没有想过要自己开一家冰淇淋店。一次朋友聚会,她带了新鲜的意式手工冰淇淋。众人品尝后,几乎所有朋友都怂恿她开店。之所以把店开在这里,仅仅是因为她并没有选址的经验。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房租便宜,拿来开第一家店练手,压力不那么大。

记者走进Gelato Manuela时,韩振华正在剥荔枝。现场制作冰淇淋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像做菜那样开发新口味的产品。荔枝季节做荔枝口味的,荔枝落市她可以做其他口味,比如覆盆子味,比如薄荷味。这样做出来的冰淇淋,市面上找不到相同产品,而且即使在这里,这款冰淇淋可能也是唯一的。之所以说是唯一,是因为一旦某一种水果过季了,这款冰淇淋就没有了。又或者,某一款式市场反响平平,不用多久就会有新的品种替代它。

这些现场制作的手工冰淇淋和工业化生产的冰淇淋有什么区别呢?韩振华反问:你新鲜做的菜和冰箱里冰了好久的一样吗?她自己补充说:我是一定要吃新鲜冰淇淋的。

来店里买冰淇淋的多是回头客。很多人吃了一次,觉得手工现场制作的新鲜冰淇淋与工厂生产冷链运输的口感大大不同,于是,每回路过就要来买,有时一段时间不吃,还会专程来买。韩振华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附近社区的老伯伯,拄一根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店里,很骄傲地昂起头,用上海老克勒的腔调说出他要的口味:“Chocolate”,然后拿着一个巧克力冰淇淋球心满意足地走出门去。

小店因疫情停业,韩振华并没有做团购,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她一直在思考她的冰淇淋和冰淇淋店。虽然人们对冰淇淋非常熟悉,但是,大多数人熟悉的其实还是工厂生产的统一口味的产品,很多人甚至还没分清楚硬冰淇淋和软冰淇淋的区别。因此,韩振华开始拍些视频,普及冰淇淋知识。

6月1日,Gelato Manuela重新营业了。当时,物流还不通畅,供货商的车进不来。韩振华只好一家家询问淘宝商户能否送货。虽然成本比正常进货高,但能为识货的顾客做新鲜的冰淇淋,韩振华是快乐的。

重新营业当天,店里所有的人上午开始收拾,制作冰淇淋,一直忙到17:00终于开始正式售卖。这天傍晚,从17:00到20:00,小店销售达到了四五十单。有熟客推开门,探头进来看一看,然后喜出望外地说:太好了,还以为你们不开了。而这样的熟客远不止一位,有人住在解封比较早的小区,好几天前就已经来打过样,见小店大门紧闭,都以为再也品尝不到这款特别的冰淇淋了。

对于这些热情的老顾客,韩振华用最好的产品和最细致的服务来回报。店里的分享装泡沫盒是韩振华特意从意大利进的货,仅仅因为那是用食品级材料制作的。有人购买了分享装,韩振华会尽量把盒子塞满,然后细心地用红丝带扎好,打上一只漂亮的蝴蝶结。为一起度过疫情的伙伴,韩振华也开发了绿码图案薄荷味的冰淇淋,圆圈和箭头组成的绿色行程卡,勾起了店员和顾客的共同回忆。

韩振华一直惦记着那位老克勒伯伯。过了几天,老伯伯终于出现了,韩振华说,疫情过后能够再次见到老人,真好。老人如常走进小店,摆出教科书式的老克勒的Pose说道:“Chocolate”。

小店并没有很大的盈利,但韩振华收获了一大波冰淇淋爱好者的热情,在这个小小的窗口,确认了新鲜手作冰淇淋的巨大诱惑力后,第二家店已经进入了韩振华的年度计划中。

  一家温暖人心的咖啡店  

花开上海,能聚是福

有了特殊的共同记忆,相聚才更显珍贵。

在上海的咖啡客当中,聚福是小有名气的咖啡馆。他家的咖啡、糕点不一定是顶级好吃,但却胜在有自己的个性,最重要的是,他家所营造的个性化氛围,以及各种暖心的活动,让咖啡客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静态管理一段时间后,咖啡客们的聚福“瘾”开始发作,很多加了店员微信的年轻人纷纷询问,有没有线上外卖、能不能团购。

4月中旬,保供提上上海抗疫工作的议事日程。聚福有一个员工的宿舍在门店边上,且没有阳性病例,符合线上保供的要求。为了做好疫情期间的保供工作,在属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将无阳小区的员工都动员了出来。然后,清点门店存货,归并所有的库存原料,不够,再就近购买原料。这样,到4月下旬,线上保供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

聚福的同事们没有想到的是,保供团购套餐甫一上线,就被一抢而空。

6月1日,聚福准时开门营业。市场部的小笠原拿着摄影器材在门口随机采访经过的客人,人们都很开心地告诉他:能够重新回到这样有烟火气的生活,真好。

不过,小笠原告诉记者,疫情过后,聚福还是有所改变的。第一个改变,是团购款巴斯克蛋糕。以前,这款蛋糕都是切块卖,疫情期间有了整个卖的,很多咖啡客觉得买回去和朋友一起分享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因此,现在店里也增加了整只巴斯克蛋糕出售。同时,配合这款蛋糕,他们还特意定制了挂耳咖啡。小笠原解释说,咖啡打包,如果时间长,冷了就不好喝,因此,他们宁可增加点成本,定制了挂耳包,让咖啡客可以自己冲泡。

然后,他们推出了疫情后的第一个活动:“花开上海,能聚是福”。经历了几个月的疫情,人们在小区里相互帮助,或者是你自己给需要帮助的邻居送去食物,或者是有邻居帮助老人去医院配药,或者是志愿者帮你将快递送到家门口。两个半月以来,每一个人都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中度过。而同时,疫情封锁了人们的双脚,朋友间的相聚变得异常艰难。

也正因为如此,相聚才更显得弥足珍贵。聚福这次活动的主题“能聚是福”直接捕捉到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们很难不起共鸣。小笠原给记者推了一篇某平台博主的文章,那是一位聚福的粉丝发自内心的称赞。照片上,一只复古的网兜,兜起了一个千层蛋糕,那是博主的表姐给姥姥88岁的生日蛋糕。作者这样写:“有点复古,有点港风,这款是咸蛋黄流心千层,咸咸的基调也特别适合老人家的味蕾。比起蛋糕,我更喜欢这个花开上海的限量款包装。”

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悟,“花开上海,能聚是福”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响应。人们扫码领取一张卡片,把对朋友的感谢和对友情的感悟写在卡片上,将一份心意传递出去。而更多的人相约而来,一起分享一款点缀着鲜花的千层蛋糕,品味重新聚首的欢乐。而小笠原则忙碌着准备鲜花,这个双休日,要让来参加活动的朋友都能领取到一盆小花,体验到相聚的幸运。

当然,增加线上渠道的销售,是聚福在疫情后思考得最多的一件事。

青年报 杨颖 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