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不易,航天青年在重大工程中成长
2022-07-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王淇俊/摄影

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着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一飞冲天,随着问天实验舱成功入轨,太阳电池翼帆板顺利展开,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组装建造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困难,来自上海的航天青年,在这次攻坚任务中也收获了新的成长。

 // 出征,不同寻常的集结号 // 

此次试验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电源分系统、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部分单机、资源舱结构与总装、资源舱电缆网研制任务。

4月的上海正值疫情异常艰难之时,试验队面临着航班减少、小区封闭、人员静默、物流中断等艰巨挑战。4月29日进场当天,正值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一周年,来不及回味成功的喜悦,试验队员就在海南潮湿闷热的环境下,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从上午九点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三点,确保产品顺利卸船进场。由于疫情影响,试验队原计划70人的队伍只来了一半,“老员工、新队员”成了试验队的特点。

转位机构作为实现空间站T字构型的关键产品,19公斤重的关节驱动机构要以娇小的身材完成23吨实验舱在轨高精度平稳转位,技术新、难度大。为了保证发射场工作万无一失,主任设计师沈晓鹏坐镇后方,上海文昌联动,与首次参与发射场任务的刘永强、蒋彦超反复迭代优化发射场测试流程,模拟实际操作工况进行演练。数十次的流程优化和细致演练,让团队胸有成竹。测试当天,转位机构的操作空间狭小,操作难度大,149厂总装操作沈辉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9点,数小时保持半蹲姿势连续操作,每步操作都准确到位。设计师刘永强紧盯测试过程和测试数据,完成了上百条口令,近千条数据判读工作,圆满完成了转位机构产品在发射场的各项操作和测试工作。

问天实验舱电源分系统作为整舱能源平台,要求高、难度大,发射场工作多且杂。811所型号副主任设计师刘必海自2012年加入空间站电源分系统团队以来,全程参与了相关产品的研制,却是第一次执行发射场任务。疫情之下队伍不齐整,刘必海勇挑重担,带领杨永淼、刘俊杰三人轮班,连续一个多月坚守岗位,每天工作到半夜。电测期间,每日判读超过4100多个数据,通过数据成功包络分析,同类参数横向比、同一产品纵向比、相关参数关联比,严格做到不漏判、不误判、不延判、不错判,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全力以赴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 成长,用青春筑梦航天 //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集团公司空间站青年建造团队回信。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试验队备受鼓舞,许多青年试验队员也在重大工程的磨砺中得到成长。

柔性太阳翼是空间站的“宝贝疙瘩”,发射场期间,需要对太阳翼所有活动部件逐一进行拍照确认,比对数据一致性。同时,又需要在二十多米的高空穿脱罩衣,操作难度大,多余物防控要求高。33岁的设计师霍杰首次参与发射场任务,对产品的敬畏之心让他比以往更细致、更慎重。通过拍摄近2000张照片,与上海单机、天津装舱时产品状态进行了超过6000次的比对判读,确保产品状态稳定。他组织操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开展穿脱罩衣演练,升降车的高度和位置、多余物防护措施、高空作业安全,想得更细一点、做得更实一点,保证了太阳电池翼在发射场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资源舱位于问天实验舱顶部,舱上操作项目众多,舱内布满管路、电缆和大型单机设备,舱外设备又极其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磕碰,不靠近又无法操作。细致入微的操作演练就是149厂90后总装小伙子们做好这些“高空手术”的独门秘笈。

为了确保在塔架50米高空顺利完成整流罩内火工品短路保护插头插拔操作,他们提前2个月就进行了演练。现场指挥金纯洁几次到塔架熟悉实际工况,编制了现场口令表,确保指令喊得顺、听得清、做得准;操作一岗伊绍圭模拟舱内狭小工况,蜷缩着通过一个仅有0.3米的“入口”,不断练习,确保万无一失;检验员沈乐天紧盯操作步骤,留下每个声像记录;辅岗王佳波和彭龙集中精力听指挥、纹丝不动保安全,确保人员和产品安全。正是勤学各种“武术招式”和“瑜伽动作”,把每个操作细节了然于胸,确保了资源舱上百次操作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稳妥可靠。

 // 长五,续写使命必达的信心 // 

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是长五B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五B试验队同样克服了疫情困难,打败拦路虎,继续保持长五B使命必达的纪录。

第一批试验队员25人,提前一周进入单位隔离。5月2日早上6点,试验队员们挤在除了座位其他地方全塞满了行李的全顺车上,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集体前往天津隔离酒店封闭隔离14天。几经周转,5月20日正式抵达海南。

长征五号B助推模块90后总装副主任工艺师乔帆,入职三年多,抓整体、控过程、提效率、强质量,成为了他担当起总装工艺的职责。为了能够准确了解产品的总装流程,他白天深入总装现场,向总装师傅请教每一个操作细节,晚上回到办公室,编写工艺文件到深夜。由于长期与这个“朋友”朝夕相处,他很快熟悉了每一根导管的功能和走向,熟悉了每一束电缆的位置和接插件的安装方式。

149厂运载火箭总装组组长85后余小波十余年专注做好“火箭装配”这件事。 “初入总装岗位时,为了能够尽快熟悉产品,我把它们一笔一笔画了下来。”余小波从柜子里取出一份被翻了起边的“手记”说道。在绘制手记过程中,他一边翻阅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一边向总装老师傅现场请教,了解火箭每次细微变化的“来龙去脉”。

长征五号B助推测量系统主管设计师钱宇翔,自今年3月12日离开上海,已经四个多月没有回家,在完成长征五号B天津的工作后,便随着试验队员们马不停蹄的进入到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进场工作之中。“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个伟大的梦想,正是由一个个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航天人用一发发的圆满成功来续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王淇俊/摄影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