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不宅家,去基层学做“螺丝钉”
72名大学生在普陀区街道和企业进行暑期挂职。本文均据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蔡娴
帮助街道整理归档文件、协助居民办理民生事务、到社区报到成为防疫志愿者……炎炎夏日,有一群大学生在这个暑假选择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他们走进街道和企业,在基层岗位上体验如何成为一枚合格的“螺丝钉”。2022年大学生赴普陀区暑期挂职锻炼活动已开展了2周时间,这些来自上海市15所高校的72名大学生在这堂“大思政课”上表现得怎么样呢?
亲身领悟基层无小事
从打造“15分钟少先队幸福圈”到“百团微课”团课大赛,从汇总街镇当前“场所码”覆盖情况到做好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在长寿路街道担任团委书记助理的李异同看来,部门工作涉猎之广是她始料未及的。“我配合团区委排摸辖区内社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骨干人员信息;解读2022年度‘普陀区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专项工作方案,并拟定相关通知下发下属团组织。”李异同的工作听起来简单,但真正落实起来,她才领悟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内涵,“基层工作细而实,必须要用细心、耐心和真心做好各项工作”。
在石泉路街道服务办挂职锻炼的余桐则通过为居民们办理民生事务,感受到了“一网通办”深化推进带来的便捷、高效。余桐认为,为了让居民办事化繁为简,对于街道工作人员来说却是一个化简为繁的过程。“我们需要熟悉各项业务,对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好数字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加上工作时的细心耐心贴心,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我想这就是街道服务办‘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所在。”
毕业于曹杨二中的张致超这次也选择回到了曹杨街道,在街道武装部担任助理一职。经过这两周的工作,他深刻体会到“基层无小事”,“看似平凡甚至枯燥的街道工作正是上级政府重大决策方针的基石与保证,希望我能做好一枚基层‘螺丝钉’,为曹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据张致超介绍,他的工作除了帮助部门整理档案、会议记录、联系民兵负责人等,还会前往街道疫苗接种点支援防疫工作。接种点的工作十分需要耐心,张致超表示,特别是与年纪大的老人沟通时,要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
靠谱青年积极成长中
张致超还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普陀小囡”,自初中加入共青团,到高中参与校“青少年学习马列主义协会”和区共产主义学校。他从“普陀小青马”到“靠谱青年”的成长路上,一直有普陀团区委陪伴左右。
据了解,普陀团区委近年来扎实践行“携手同心、靠谱有我”承诺,积极落实推进青年人才“有普行动”,以实施“靠谱青年养成计划”为抓手,着力打造发现汇聚人才、吸引凝聚人才、服务培育人才的青年人才培养链,切实提高青年人才揽蓄与培养的工作水平。结合青年人才工作所需、共青团所能所长,制定“靠谱青年养成计划”,通过构建一个“靠谱青年人才库”、聚焦四类“靠谱合伙人”、推进七项“人才工作重点项目”,形成青年人才工作体系。
普陀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作为“靠谱青年养成计划”的前端蓄水池,由区委党校、区教育工作党委、团区委、区关工委等单位联合成立,每年从区内各高中阶段学校“党章学习小组”成员中公开选拔出100余名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表率作用强的团员骨干学员集中开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效果。通过四年多的努力,高中高校推优一体化工作已经在普陀初见成效,已有共产主义学校学员成为预备党员,还有一批优秀学员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据普陀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靠谱校园合伙人”项目主要服务在校大学生,团区委一头对接区内重点企业,一头联系市内高校资源,形成大学生挂职锻炼、岗位实践、职业体验、就业辅导、毕业招聘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普陀人才引入不竭动力。
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和团区委广泛发动各街镇及区内各类企业,推出了涉及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科技创新和金融商贸等领域的一批实践岗位,吸引了来自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财大等15所高校的260余名青年学生报名,经过双向选择,最终72名大学生成功对接。另有256名大学生在居住地报到,成为暑期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者。
普陀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有许多同学们在核酸筛查、党建服务、环境监测、媒体运营等不同岗位上默默努力着。相信这些体验不仅让大家开阔眼界,也加深了对基层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了解。希望通过暑期实践锻炼,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基层、了解普陀,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清晰地规划未来。
青年报记者 蔡娴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