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濒临灭绝,崇明为抢救水牛“建档立卡”
2022-07-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施昊豪 

上海水牛是国内公认的著名良种水牛之一。但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水牛种质性状出现退化,总量逐年快速下降,濒临消失,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有上海水牛饲养户约51家,存栏量共约600多头,90%以上在崇明。可以说,崇明是上海水牛最大的保种基地。近年来,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崇明也在全力推进上海水牛抢救性保护行动。

  水牛垦荒岁月记得大地为证  

56岁的港沿镇当地人茅慧元十几岁开始放牧,幼时骑在牛背上的经历让他通“牛性”。养了40年牛,如今他还留着几十只水牛。在崇明北岸滩涂的芦苇荡中,正有一群正在“泡澡”的水牛,是1只母牛和5只小牛犊。“超过35℃,牛基本要待在水里,大热天它们要‘水包皮’。”茅慧元介绍,水牛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天需要浸水散热,故得名水牛。

泡在水中的另一好处是能防止昆虫的叮咬。“牛背鹭”的奇景也有此用——一只只头部和颈部带有橙黄色饰羽的鹭鸟,停在牛背上,悠然自得。这些戴着“黄围巾”的“神仙伴侣”即是牛背鹭,又名黄头鹭、放牛郎,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蚂蟥等其他小动物。它们与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在牛背上歇息、捕食昆虫,故得名。

说起自家的水牛,茅慧元满是自豪。“我们崇明水牛在全国市场上是有名的,体型大,能干活。它的力气大得很,云南有些地方的斗牛比赛就是用在崇明买到的水牛,你说牛不牛?”

芦苇深处的大水牛正是茅慧元口中的“1号牛”。这是一头5岁,重达900多公斤的大公牛。“牛能活20多岁,它还能长,超过1吨没啥问题。” 据了解,中国其他地区成年水牛体重一般为500-650公斤,崇明的品种显然大了一圈。“崇明水牛长这么大是有原因的。这里有滩涂、湿地、芦苇荡、密布的小河,这些都是它们的最爱。而且崇明东部的滩涂是咸淡水交汇处,水、植物中富含矿物质,吃得也好。” 茅慧元道出其中缘由。

崇明是农业大区,大规模机械化之前离不开水牛。“我们小时候,每家每户的水牛都有档案,想买卖或者屠宰都要上报到村里,必须经过审批,水牛的家庭地位是相当高的。” 一直为保护水牛而奔走的崇明老杜集团董事长杜俊德说。《崇明县志》有这样的记录:“1953年至1985年,每年牛场的放牛量在5000多头,为高峰时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野生水牛繁育放牧场”。陈家镇一处地名为牛棚镇,即是为此。

上海水牛1岁半即可进行调教使役,一般2-3天就能学会耕地;成年牛一般每天可使役8小时,可耕水田4-6亩、旱地6-8亩,最高可耕10亩,犁地深度14-20厘米。简单来说,1头水牛可顶20个精壮劳动力。

对憨厚的水牛,人们是有感情的。年逾70岁,曾参与绿华镇围垦的卞永范忆起当年: “当时围垦后要平整土地,丰收35型拖拉机只有6台,多亏了300多头老牛。它们是真正的垦荒者,任劳任怨,帮了大忙。”说起当年的艰苦,大家忘不了这群“好伙计”。水牛的帮助,岁月记得,大地为证。

  一度濒临灭绝如今重建家园  

别看上海水牛如今在芦苇荡中悠然自得,它们一度濒临灭绝,找不到家园。2006年全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时,有媒体称上海水牛已经消失。2016年11月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中亦称上海水牛已绝种。

2019年,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在调研中了解到,沪郊还有少量上海水牛饲养,便组织摸底排查。领导、专家在一次前往崇明考察时,在崇明岛、横沙岛遇见少量上海水牛。

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几次来到上海,对现有的水牛样本作血样采集,再与其他品种的作遗传聚类分析,发现除了崇明之外,来自松江、奉贤、嘉定、青浦等区域的水牛,遗传背景来源全部一致,说明这些水牛都是上海的本地物种。由此,“上海早就没有水牛了”这一“盖棺定论”了多年的说法被推翻。

多方努力之下,2021年1月,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上,将上海水牛列入“地方水牛”品种,关于上海水牛保护性认定的说法终于尘埃落定。

崇明是上海水牛名副其实的原产地之一,保种工作责无旁贷,为散落各地的水牛建一个家,迫在眉睫,一批有志之士为其奔走,杜俊德就是其中的先行者。近三年,杜俊德陆续将散放在民间养殖的上海水牛收购回农场,至今,已经陆续收购了160多头。在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指导下,农场为这些水牛“建档立卡”,作身份编号。档案记录详细,包括养殖地、畜主姓名、毛色特征、出生日期、登记日期等都逐一明确。“通过统一的牛棚管理,这对上海水牛的保种研究起到关键作用。”杜俊德说。

新建的牛棚舒适又科学。按照保种的规范要求,农场在占地2000多亩的区域中规划出适合上海水牛养殖的200余亩场地(包括辅助设施),建立水牛保种场及牧草种植基地。基地内配套新建了水牛粪便沼气处理设施、废弃物堆肥处理中心,杜绝养殖产生的排污污染,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到最好标准,用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带动各类作物循环种植,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对于畜禽资源保护利用,崇明区是有充分经验的。像近些年对崇明白山羊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就展现出了崇明区地方畜禽保种能力。对于上海水牛保种工作落地崇明,崇明区农业农村委表示信心满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施昊豪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