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AI创新港”启动,《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重磅发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今日临港新片区启动“滴水湖AI创新港”。围绕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临港新片区重磅发布《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明确,临港新片区将依托“数字城、未来车、智能造”三大优势,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软硬一体、坚持场景带动,力争用3年时间,集聚AI人才2-3万人,汇集企业500家,产业规模升至500亿元,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
启动滴水湖AI创新港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聚力打造‘滴水湖AI创新港’,是临港新片区加强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滴水湖AI创新港”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在致辞中表示。
记者获悉,今日共有超过4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入驻,合计投资额超过300亿元,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可带动集聚相关专业人才约5000名,不仅覆盖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多个热门领域,而且涉及多家细分赛道内领军企业,包括自动驾驶知名企业商汤绝影等,汽车电子领军企业特斯拉等。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陆瑜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给临港新片区AI产业提供更多适用场景,人工智能企业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扶持,以及更多落地场景来检验产品是否能够落地。”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也在加速集聚智能汽车产业的推进。“临港新片区智能汽车产业进程不断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提升,为打造世界级智能汽车产业集聚地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非常令人钦佩。”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致辞中透露道,未来,百度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临港新片区共同打造无人驾驶高地、智能交通和人工智能样板点。
记者获悉,这批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滴水湖AI创芯港”,不仅带动更多先进技术成果在此落地转化,而且为临港新片区加快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引领胜势打下坚实的基础。“临港新片区是上海开放包容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特斯拉在临港新片区得到很多政策扶持。”特斯拉大中华区研发工程总监王文佳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说感慨道,“近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包括AI相关研究等多方面都是在中国本地落地。我们未来希望制造出让上海出口的高质量产品,以及更多走向全世界的高尖端技术产品。”
发布方案
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今日,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行动方案》立足四个战略基点,清晰地描绘出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强调要着力以技术突破、底座搭建和载体建设为侧重点,不断夯实核心基础能力;以工业软件、关键软件、行业软件和关键部件研制为发力点,加快关键系统(部件)研发突破;以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交互终端、智能穿戴和无人机领域为突破点,持续做大高端智能终端规模;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安全场景为关键点,不断扩大AI应用示范场景。此外,临港新片区今日发布“临港新片区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
谈及“临港新片区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的意义,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处副处长孙跃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梳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从而实现数据、算法等技术方案的积累。”
据了解,一批具有牵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升级迭代重要作用的应用场景集中亮相,如宁德时代智能底盘研发系统、临港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圈、临港车路协同示范、国际创新协同区数字孪生城、全流程数字化交付和临港基础设施养护运营等,它们聚焦智能工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领域,将通过“揭榜挂帅”竞争机制,遴选出示范带动性强、匹配融合度高的优质项目,为打造极具临港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助力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能级提升、规模发展贡献特殊力量。
展望未来,临港新片区汇聚了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越的城市配套、优质的城市资源综合优势,并将进一步释放前沿产业集聚、政策制度创新、应用场景开放溢出效应,为人工智能产业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营造最优的生态氛围、创造最佳的前提条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