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余额已不足,如何为新学期做准备?这份锦囊请收好!
2022-08-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本市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将于9月1日正式开学(园),根据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校历》,2022学年第一学期,本市中小学统一于2022年9月1日开学,2023年1月17日结束,全学期共21周。眼看暑假已经临近尾声,这几天不少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收骨头”。如何让离开学校已有半年的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学期呢?这份锦囊请收好!

 【防疫】 

做好健康观察 入学带好健康包

新学期,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各项防疫措施仍要记牢。杨浦区工农新村小学专门提醒学生,为了健康安全,小朋友们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要做好开学前14天的在沪健康观察。对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中低风险地区及从境外返沪的家庭成员,返沪后要严格执行本市相关管控措施。要勤洗手、勤消毒,外出时牢记并做到“四不”:尽量不外出;不随意触碰公共场合的各种设备;不在人多聚集的场所逗留;放学后不扎堆、不聚集,及时回家。

工农新村小学建议学生,路途较近的优先选择步行、路程较远的建议自驾,若乘坐公交车、地铁,要注意安全防范,全程戴好口罩,少接触公共物品,与其他人保持距离。此外,学生入学时要携带好健康包:一次性口罩(口罩独立包装,装在带有标记信息的密封袋或小盒子中,便于保管)、便携式免洗消毒洗手液或消毒湿纸巾。废弃口罩要扔在专用垃圾袋中。

同学们许久未见,开学“重逢”后难免激动,不少学校也都提醒学生,开学后开心之余仍要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尤其是在校园内的公共区域,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聚集性活动。

 【作业】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开学前查缺补漏

暑假临近尾声,家里的神兽是否又开始彻夜“赶作业”?不少老师建议,暑期最后这段时间,家长可以主动了解孩子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引导孩子及早完成,避免为赶作业乱填。同时,家长还可以陪伴孩子做各种开学准备工作,比如检查、订正暑期作业,借此让孩子收收心,调整学习状态,培养细心的好习惯;陪孩子购买心仪的学习用品,不仅增加仪式感,还能让孩子对开学充满向往。

在完成暑期作业后,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通过重新整理上个学期的课堂笔记、试卷等办法来回顾知识点,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容易完成的新学期小目标,让孩子既充满目标感,开学后目标达成也能提高自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前“收心”的过程是让孩子从暑假放松的生活状态过渡到有规律生活的状态,家长无需太“刻意”。

 【作息】 

提前两周调整作息 养成早睡早起习惯

暑假期间,大部分孩子的作息时间都已打乱,睡得晚,起得晚,生物钟不规律。因此,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开学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作息,要为开学后早起早睡的规律生活做准备。

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师范莉表示,开学在即,想要孩子马上切换为紧张忙碌的学习节奏并不科学,建议家长循序渐进地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开学前两周,可以按照开学后的作息来安排,做到早睡早起;逐渐少玩、不玩手机或者电脑;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让孩子安静地做作业或阅读;每天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适度运动;如果孩子做到以上要求,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为了帮助低年龄孩子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集体生活,范莉建议家长利用假期剩余的时间,帮助孩子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学会系鞋带;学会上厕所,不憋尿;学会使用筷子;学会主动喝水;学会及时洗手、佩戴口罩;学会用眼一段时间后主动远眺一分钟;学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增减衣物;学会物归原处;学会整理书包和课桌椅;学会时间分配等。

 【心理】 

回顾假期生活 学会自我调适

“眼睛一闭一睁,两个月的暑假就过去了!”面对已经余额不足的假期,不少学生都有点恋恋不舍、意犹未尽,甚至在暑假最后这段时间想起即将开学,就觉得学也学不进去,玩也玩不痛快,睡也睡不踏实。对于学生们的这些心态,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告诉大家,对假期恋恋不舍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特别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同学们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回归校园,很多同学基本上习惯了没有同学陪伴、独自在家上网课的节奏,开学后需要面对生活节奏、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老师们建议说,为了避免出现开学综合征,同学们需要早早调整状态,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做好开学的心理准备,以从容迎接开学、迎接挑战。比如,在假期最后时段,给自己的暑假生活做个复盘:对这个假期是否满意?假期中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假期中是否有一些遗憾或未完成的事情,未来想怎么安排?

此外,面的新学期的挑战,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适,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肢体调节:练习微笑。实验发现,即使做出微笑的动作,也能带动我们的心情,帮助情绪放松。

呼吸调节:面对压力时,心跳会加速,呼吸也会变得短促,通过呼吸调节,可以帮助提高氧气吸入量,有助于缓解压力。

人际调节:当遇到困难时,人是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合理求助,与朋友、父母、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老师沟通,积极利用学校心理资源调节情绪。

环境调节:减少与环境中引发负面情绪的刺激源接触,或转移注意力到其他积极、放松的事物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