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热,高兴!新时代师范生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准备好了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随着高校2022年本科批次投档结果公布,今年,师范类专业、公费师范生报考人数和投档分数线继续普遍提高,甚至出现了在同一所高校带上“师范”二字的专业分数线超出非师范类同专业的情况。“师范热”持续升温,除了真正热爱之外,并不排除事业编制、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从而让教师职业更受尊崇的原因。
一方面,社会为师范生源质量不断提高而高兴,因为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新时代对师范生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成功录取的考生和未来有意成为教师的学生,真的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兼招生办主任孟钟捷,听他谈谈期待,也敲敲警钟。
公费师范生受青睐
师范专业录取分数线走高
从全国范围内多所高校公布的本科批次投档情况来看,师范专业今年继续受到考生追捧,呈升温态势。
今年,华南师范大学师范历史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比非师范历史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高出10分,投档最低排位高出2083名;杭州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均在600分以上,而其他专业投档分数线则多在600分以内。同样,不论是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师范类院校,还是浙江海洋大学、衢州学院等非师范类院校,但凡专业备注“师范”的专业,分数均比同校其他专业高。
除了师范类专业大热,定向培养的师范生专项计划也同样深受青睐。今年是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实施第二年,在四川省,包括华东师大在内的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通过2022年国家优师专项共招生126名,比上年增加24名,增幅达23.53%。其中,一志愿填报人数共17723名,招生数与报考数之比约为1:141。同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的国家公费师范生,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今年共计招生559人,一志愿填报人数为8460名,招生数与报考数之比约为1:15,报考热度同样居于高位。特别是公费师范生,工作一年后还能申请回校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一政策十分吸引人。
“就华东师范大学的上海生源而言,总体上,上海考生在公费师范生报考中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生源质量也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上,今年保持大致平衡,其中音乐学(音教)是今年新增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从录取最低分位次上来看,文科一直保持在高分高位,理科略有下降但相对稳定,体育类生源更是居于上海市体育类考生的最前列。”孟钟捷分析,由于学校冠有“师范”二字,即使高考时不是师范生,进学校以后,学生可以修读教师教育类课程,并通过考核,依然能为考取教师资格证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一优势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华东师大。
开放办教师教育
校内转专业时依然有“转投热”
就像多数院校会在一定学年后开放转专业一样,华东师大同样提供这样的二次选择机会。近年来,学生从非师范专业生转为公费师范生,总会掀起一波热潮。
今年的公费师范毕业生王兵兵,2018年高考时,他所填报的都是师范院校,但因为批次误填报为本科一批而最终被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物理非师范专业录取。他思来想去,最终在大二下学期成功转为公费师范生。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正确,非常有意义。今年求职,王兵兵选择回到自己家乡的县级高中——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成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他坚定地说:“反哺家乡,在我们年轻一代!”
孟钟捷介绍说,学校始终希望能够让同学们更为个性化地成长。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入校后,学生们还有更多机会进行专业之间的流动,其实这就是给同学们再次挑选专业的机会。近几年来,有很多同学希望转到师范专业。不过,这种转专业的成功率主要受到两点限制:一是转专业需要进行考核,老师们将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做教师的能力;其次是学生转为公费师范生的申请需要生源地省市教育厅或者教委的批准。
除了让同学们个性化成长、可转专业之外,开放办教师教育,如今也是华东师大的突出特色,“比如,一位学生很想转入公费师范专业,但是没有成功。尽管如此,他依然有机会通过转专业的方式,成为非公费师范生。当然,非公费师范生不享受国家相关政策的补贴,要交学费、住宿费,但按照师范生培养方案培养,同学的身份也是师范生。”孟钟捷说道。
与此同时,学校提供教师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还有类似的的组合型课程,它们都能为非师范专业学生未来参加教师资格证等考试打下基础。这些渠道还是能圆部分同学们的教师梦。
报考师范日后可“躺平”心态,大错特错
据分析,师范报考热与教育行业迎政策利好,更多毕业生渴盼“铁饭碗”的心态等因素密切关联,尤其是疫情以来,相比其它行业,教师职业自然更受家长热捧,吸引更多高分考生报考。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好势头,有助于提升未来教师人才队伍质量。不过,抱着功利心、为了日后可以“躺平”的心态和想法,那却是大错特错。
孟钟捷指出,在专业学习和未来求职方面,同学们还是要尽早明确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并为之做好充分准备。“要成为好的老师,首先在专业上一定要成为强者。要培养出好的学生,师范生就是要让自己充分具备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学校为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这两类课程,入校后的学生们千万不能松懈。”
其次,教师职业,除了专业之外,还要有情怀,对教育有敬畏心,教育是一份需要带着满腔热情满腔爱投入的事业。华东师大负责公费师范生管理工作的孟宪承书院一直强调“养成教育”,强化师德涵养。孟钟捷说,到了大学,新生一定要尽快完成身份转换,尤其是要关注沟通表达、与他人交往合作等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这需要同学们不断学习和磨练。
在新时代、数字化转型的深刻背景下,教学方法也出现很多变化和挑战,如线上教学应该如何设计和进行、在大数据支撑下的评价体系和改革如何能够结合在一起等。孟钟捷介绍,华东师大从2020年疫情初期便提出,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也应过关,而这已经成为当下教师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
另外,还有一个变化正在急剧发生:过去都是单科教学,而当下和未来的教学,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教学要求。因而,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中也在着意增加跨学科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孟钟捷说,学校将不断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让师范生成长为具有教育理想信念坚定,学科专业知识出众,教育教学素养出色,能够适应并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型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我们希望真正心怀教育梦想的学生来报考师范专业。这样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在大学期间成长为追求卓越的一流人才。”孟钟捷给准新生们送上锦囊:被录取为师范专业的学生们要倍加珍惜当下的环境,非师范专业但有教师理想有教育情怀的学生依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开放的教师教育环境,圆未来教师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