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型城市:寻找家门口的创新“大本营”,上海青少年在汇智团打开新窗口
2022-08-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这是我第一次为上海的青少年发展提建议。这份报告只是一个雏形,我打算参加‘模拟政协提案’比赛,进一步丰富我的建议和调研成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大二学生张诺宇是汇智团的成员之一。从去年的10月开始,他和汇智团的小伙伴一起走访了多家科创基地,探索青少年家门口、单位旁的创新实验室的创设可能。“我们小组组员中既有中小学生,也有像我一样的大学生,还有工作了的职场青年,大家视角非常多样。在这个集体里,思维经常碰撞出火花,也让我更关注上海的发展。”

近日,上海青年汇智团第五期汇智营结营仪式在长宁区新华里巷社区营造中心举行。本期汇智营学员聚焦科创、社创、文创、乡创等创新主题,深入崇明稻米文化小镇、奉贤吴房村、清晨录音棚、智勇科创基地、双鸽大厦党群服务中心等创新空间开展实地调研,在热烈探讨中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群策群力,最终形成提案报告,为深入推进“十四五”青少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活力创城”建言献策。

  // 寻找家门口的创新实验室 //  

“在我心中,一个理想的创新实验室一定是在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里的。”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张诺宇刚进入汇智团时就对这个选题非常感兴趣。

张诺宇进一步解释了理想中的创新实验室:“它们可能侧重不同,比如这个社区负责科普类讲座,那个社区有完善的实验设备,甚至有仿真的模拟平台。”

在实际走访了智勇科创、科学社等机构后,他和小组成员发现线下场地都受使用时间和费用限制,导致科创课程活动的辐射范围受限。

“我们欣喜地发现上海已经有了29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围绕不同专业领域,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特色工作,非常棒!但是每年每站招生有限,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希望未来面向咱们青少年的科创空间在数量上和形式上能够进一步提升”他表示。

信息渠道和科创资源的不足也是他们发现的短板之一。中学生参加科创活动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缺乏更多的科创场所、器材、教师等资源来开展课余科创课程和实践活动。

为了让调研的成果更加完善,他们查阅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等指导性文件,还采访了科学社指导老师,最终形成了两千多字的调研报告。

在调研中,他们建议结合《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丰富社区资源,建立完善的中学生科创培养体系;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记录青少年完整参与科学探究和科创活动的全过程;依托社区挖掘“家门口”专家的科创事迹,发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创态度。当主办方把他们的调研成果转送给市科委后,得到了市科委科普处相关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他表示:“青少年是科技传播的重点人群,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实践站布局,通过集合高校院所企业力量和打造多维度科创空间等方式培养面向青少年的科创生态”。

  // “升级”党群中心的红色教育 //  

在双鸽大厦党群服务站参访的40分钟,是汇智团成员蒋理想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节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主题的情景党课,让他看到精心打磨并用足心思的党课是什么样子。

“很震撼,也让我心潮澎湃。”蒋理想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康复治疗师,医院的团委经常举行红色文化活动,我参加过很多场,但这么震撼的还是头一次。”

不过他也发现在大多党群服务中心,很少看到青少年的身影。去年10月,小组学员对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向年龄为8-35岁的全市青少年发放问卷278份。同时,调研组成员线下实地参访了全市11家党群服务中心。

小组成员发现,这11家党群服务中心每年都会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但其中有6家的活动主要面向党员同志和成年人开展,对青少年的宣传和活动邀请相对比较少。同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6.33%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举办或很少举办”青少年红色教育系列活动。

同时,青少年对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活动内容兴趣不高。“不够吸引人”是重要原因。问卷数据显示71.43%的青少年因为活动内容单调而选择不会参加。在传统的活动形式中红色主题讲座达到了67.74%、红歌传唱类活动也占到了50%。此外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发布渠道较为传统和单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大家为党群服务中心提出了建议:在红色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表达上要真正研究青少年的需求,加强创新。譬如开展“红色线路”地图打卡活动,在小学、中学各年龄段形成“红色定制线路”,让青少年能够结合云上纵览、实地参观寻访、仪式熏陶、情景式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体验。

各具特色的汇智团成员的建议得到了指导专家的肯定。专家表示,探索党群服务中心的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模式是加强基地建设、盘活红色资源、打造青少年创新生态文化社区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将党群服务中心对接“家门口”的创新空间,面向青少年开展系列教育服务,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实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对城市更有为”的双向赋能,在上海的国际化开放特质和青少年的澎湃活力、创造动能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 为青少年打开建言献策的窗口 // 

“汇智团为上海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可能,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高校老师,或者是小学生,都能有一个更长远、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来观察城市与青年的关系。”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副主任刘卓芳表示。

刘卓芳告诉记者,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许多五期学员闻令而动,全情出征,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线上活动,作为“导学小编”参与“活力创城”线上实验室的谋划,发挥朋辈领学作用;编辑公众号“上海市青少年发展规划”,探索青年有序参与社区防疫动员模式研究及推广,助力防疫宣传;编制红色史迹地图和《俞秀松与他的日记》微信推文,为建团百年献礼。大家立足自身,用点点微光汇聚力量,彰显了汇智人的无私与无畏,也传递出了上海青少年昂扬奋进的青春正能量。

在本次汇智团中,《关于优化青少年家门口科技创新空间的建议》等3篇课题荣获“优秀调研课题”、23人荣获“优秀学员”和“调研达人”。

据悉,上海青年汇智团成立于2015年,是由上海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在全国首创的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类项目,旨在发现和凝聚一批关心城市发展、乐于议事惠民的青年民间“智库”。汇智团通过汇智讲堂、社区探访、社区调研等方式引导青年了解、认识城市发展,从而激发青年的潜能和热情,共聚智慧,共商治理,提升青年主体“参与感”和“获得感”。第五期汇智营中,主办方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经材料预审、线上见面会等,精挑细选出83名更具热情和代表性的学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经历,碰撞不同的火花。

今后,他们还将有机会分享这些成果和经历,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青年中心议事会等平台代表青年发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