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开箱探班:这个主打青年的YOUNG剧场有何不一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历经四年的筹备和改建,承载着几代杨浦人回忆的杨浦大剧院终于落成,将于九月以“YOUNG剧场”的全新形象与公众见面。未来,这里将迎来一座主打年轻力、创造力的全新文化地标,并以呈现更具先锋性的戏剧作品,为公众带来“小而美”的戏剧新体现。这个主打青年的YOUNG剧场有何不一样?快来跟随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脚步一探究竟。
◇ 小而美,年轻态 ◇
从黄兴路漫步至控江路,穿过充满烟火气的生活街区,一座全新的剧场跃然眼前。剧场铁锈红的陶棍立面与白色玻璃幕墙兼具工业气息与现代感,同这个有着“百年工业”传统的区域一脉相承;对标国际的舞台机械、灯光音响,全新的空间布局与独特的地理位置,则赋予这座剧场多样性、实验性与创造力。
作为杨浦区“十三五”规划中构建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布局的重要项目,2018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上海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改造后的杨浦大剧院更名为YOUNG剧场,将依托上海大剧院成熟的剧院运营体与品牌体系,“定制”与区域特色充分结合的专业剧场。
新剧场致力于传递“寓兴、启迪、创新、包容”的艺术与生活态度,将以戏剧为核心,集舞台表演、原创孵化、展览展映、公益教育、社区赋能为一体,努力呈现活力、前沿、多元的艺术作品,构筑新青年艺术家的引力场与实验场,打造没有边界的剧场,实现场域与社群的融通。
改建后的YOUNG剧场面积扩大到近万平方米。改建过程中,原先入口处的大台阶被移平,改造成1000平米前广场,获得更多公共空间,使剧场整体更具开放性、亲和力。建筑主体保留了杨浦大剧院原有的外观轮廓线,透空窗格、玻璃幕墙与立面陶棍则增添了视觉上的通透与变化。
◇ 无边界,无极限 ◇
进入剧场,大面积木饰墙条先声夺人,浪潮般起伏奔涌的线条无不彰显其律动与活力;两侧螺旋形台阶通往剧场主要空间,与大堂顶部的星空装饰遥相呼应,寓意向上生长、手可摘星的年轻气势。负责杨浦大剧院改建工程的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徐风表示:“改建工程,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不能有回忆被切断的陌生感。”
在内部结构与舞台技术方面,YOUNG主剧场观众厅挑高层高至16米,座位由原先的750座增至1020个,在优化建筑声学条件的同时,提升观演体验与舒适度;全面升级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设备,主舞台增设可升降乐池及4块升降平台,电动吊杆增至43根,灯光吊杆6根,增加后舞台,使其能满足多种艺术类别的技术需求。
除主剧场外,YOUNG剧场还有一个168座的座椅可收缩的实验剧场,空间大小和风格适合未来在戏剧孵化、艺术教育、亲子演出方面探索更多可能,它的名字也相当引人遐想,名叫绿匣子。
◇ 种子实验室,酝酿未来之星 ◇
8月26日,YOUNG剧场开幕演出季正式发布。以“氧”为主题,既寓指艺术、剧场之于生活的意义,也蕴含对每一位来到现场的观众的期待,希望观众们能如同氧分子般,与剧场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记者了解到,整个开幕演出季从9月初开始,贯通全年,遵循策展思维分为七个单元,首发推出28台92场演出,其中中国首演8台、上海首演7台,之后还将持续有新内容加入。“种子实验室”单元由YOUNG剧场在地策划制造,传达“国际视野、海派文化、杨浦表达”的人文理念,包括YOUNG剧场委约的三部作品。由李建军导演的口述剧场《美好的一天》2022版,招募生活在上海的二十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籍贯的讲述者,在舞台上讲述他们人生当中的真实经历。通过说与听的技术设置,观众直接与讲述者连接并体验作品主题,见到来自这个时代,上海这座城市的芸芸“众声”。音乐鬼才小河携手独立动画、影像艺术家马维佳,将带来结合现场音乐和实验影像的互动表演《里昂的野花》。国风乐团自得琴社携手舞蹈风暴人气舞者敖定雯,以史为鉴,以乐作媒,以舞寄情,创排全新国乐芭蕾剧场《玉簪·寄》。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演出作品《春逝》是话剧九人出品的现象级作品,四场演出开票不到四分钟即宣告售罄,不仅标志着观众对于高品质原创作品与青年创作团队的认可,也在沪上演艺行业重新启动之际,给整个市场带来极大的信心。话剧九人出品最新力作《对称性破缺》也将在YOUNG剧场迎来上海首演与全国首演。
此外,该单元还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原创大戏《向阳里8号》,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邬达克》,南京大学致敬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周年的同名剧作《故乡》等。以本次发布为契机,YOUNG剧场也面向全国高校发出邀约,期待更多富有年轻力、探索性的高校优秀作品和艺术人才能来到YOUNG剧场,YOUNG剧场也立志打造成为全球高校表演艺术展演平台与实践基地。
继预热活动“戏游季”提出“处处皆剧场,人人可艺术”理念之后,YOUNG剧场还将打造“开放剧场|Open Theatre”主题开放日公益品牌和“YOUNG剧场空间快创季”,推出一系列充满艺术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及展演,邀请更多艺术家和普通市民走进剧场的台前幕后,多维度拓展剧场的魅力,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