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加近3倍,已成全球最主要人才枢纽城市
2022-08-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北京、上海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了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上海10年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3.8倍。8月27日上午,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这一《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显示,京沪已跻身全球最主要人才枢纽城市。

 ◇ 京沪成全球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最多城市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委托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开展的这一《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调研,对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近年来涌现的高水平科学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研究,以近10年时间,总计超过70万条翔实的第一手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覆盖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北京、东京、巴黎、上海等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论文作者数据库可以有效反映高水平科学家在全球城市中的分布态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波士顿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前五位。北京、上海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以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计量的学术贡献Top 2000顶尖科学家人数,北京、波士顿、纽约、伦敦、莫斯科排名前五,上海、香港和深圳顶尖科学家人数分别排名13、14和17位。

高水平科学家创造一流成果离不开科研平台机构的支撑。对全球20座城市中集聚Top 2000顶尖科学家最多的科研平台机构统计结果显示:东京大学拥有的Top 2000科学家人数最多,达到118人。清华大学以101人排在第二位。排位3-10名均为来自北美的科研平台机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11、12位。香港大学排名第15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排名22、23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还需要面向未来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机构,为科学家提供科研创新的良好舞台。

 ◇ 10年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增加8000多人 ◇ 

对分布在全球20座城市中的高水平科学家2012-2021年逐年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0年间,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增加最多的前五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伦敦、纽约和深圳。2021年北上港深高水平科学家总计人数达到2012年的约3.5倍。上海2021年比2012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了8000多人,总人数超过2012年的3.8倍,近年来更显示出了人才进一步加速汇聚的良好趋势。

对2012-2021年全球20座主要城市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作者地址信息进行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北京、上海、纽约、深圳、波士顿居于最主要的人才流入城市前五位。其中北京高水平科学家流入人数超过3000人,上海也接近2500人。北京、上海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量、流入和流出数量均居全球20城市前列,体现了显著的人才枢纽效应。

与中国城市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高水平科学家的来源显得更加多元和平均,体现了这些城市对于全球人才的普遍吸引力和开放包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的重要特征。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在全球人才来源的多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以2012-2021年间迁移到对象城市的高水平科学家论文影响因子总和为指标,对全球主要城市的智力引进量进行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纽约、上海、深圳、波士顿分别位列全球20城市智力引进量的前五位。

 ◇ 上海海外人才吸引力突出 ◇ 

根据2018—2020年“自然指数”收录的全球20城市科学家高水平论文综合统计分析结果,全球20城市科研成果产出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纽约、波士顿、旧金山、上海。

依据“自然指数”收录期刊所属的学科大类领域,对全球20座城市科学家成果产出进行细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在化学、工程技术、物理和跨学科领域人才集聚和成果产出优势较为显著。

报告基于截至2017年统计数据的研究中,北京仅有化学、物理和工程技术3个领域,上海仅有化学、物理2个领域在本市成果产出占比中超过10%。而本年度报告的2018-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成果占比超过10%的领域已达到5个,上海也有4个,体现出近年来北京、上海在学科发展均衡性上有了显著的改善。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学家已形成各具鲜明特色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北京高水平科学家集聚、引领辐射效应显著。而上海人才枢纽地位凸显,海外人才吸引力突出。

自2012年到2021年,上海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从2940人增加到11215人,增幅281.46%。上海科学家年度发表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达到449.52%。从高水平科学家国际流动态势看,2012-2021年上海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的人才数量普遍多于流出的人才数量,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对全球人才产生的强烈吸引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