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美是惊喜,不是惊吓
2022-08-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一段“看云”的视频,成为了大众美谈。傍晚时分,云南昭通一所学校的李老师发现天空飘来一片七彩祥云,老师立即冲进教室,叫停了晚读课,和同学们一起来到走廊,欣赏窗外的美景。

“其实能看到七彩祥云,是一件很幸福、很幸运的事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大家要一起分享才好。”李老师这样说道。

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也曾有过一位正在授课的老师忽然放下了手中的粉笔,让同学们起身到窗边,一同欣赏窗外偶然出现的艳丽彩虹。

类似的场景之所以在网上收获无数的点赞,是因为美的事物,总能引起共鸣,也因为有时候放下书本,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

校园教育中,美育近年来渐渐受到重视,但与学科教育相比,毋庸讳言还是远远不够。美育,与教条、刻板这些从来就是格格不入的。优秀的教师,不是机械地灌输学生美的定义,而是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窗外的景色,可以是七彩祥云,可以是斑斓彩虹,可以是山峦薄雾,可以是气球、飞艇、UFO,景色无论美不美,它就在那里,关键在于打开窗户,去看,去欣赏。

美育,恰恰是让青少年习惯开窗,学会审美,通过各式各样的美的形象来培养学子们的审美情操。一旦美的对象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审美感受,人的情感就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当我们有了审美情操,那么有些现象就不会出现。譬如,与老师带着学生看云的新闻形成对比的是近日发生的另一则事件,却引发了人们的不适。

上海一个公共场所,有行人发现地上躺着一名男子,胸口“插”了一把刀,身上被“血”色浸透了一大片,人们以为发生命案,感到恐怖。最终警察介入此事,经调查只是虚惊一场,躺地男子是一个cosplay爱好者,身上那些七七八八的都只是道具。

如果说七彩祥云给人们带来的是惊喜,那么这一幕街头角色扮演给大众带来的却是惊吓。这群Coser是在模拟经典电影场景,还原异形穿透人体时的那一刻,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行为很美、很酷、很艺术,但是不分场合、不做解释地突然晾在大众面前,却会引起恐慌。

每个人眼中的美是不同的,可真正懂得审美,有审美情操的人,会很清楚审美活动不是纯粹的感性活动,而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审美强加于人,不会以个人审美行为哗众取宠。正如蔡元培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美育无处不在,不限于教材,不限于教诲,而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审美,就像那扇常开的窗,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就是增强我们的自身素质。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