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设青年AI学者奖项,首批获奖得主在WAIC论坛上公布
2022-09-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字是“人”,人工智能离不开人,AI的“I”取决于“A”。所以,人才,人才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源泉,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人才的厚度决定了科学探索的高度,赢得青年人才就能赢得未来。要实现到2035年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这一目标就需要打造一批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在9月1日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上海设立了一个全新的奖项——GAIAA(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学术之星奖,该奖项旨在为青年AI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展示、研究与合作的机会,从而构建起AI青年学者的良好发展生态。

论坛上公布了首批年轻有为的获奖得主,据介绍,首批GAIAA学术之星获奖者同时也都是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的获得者。

牛津大学胡庆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张凯鹏、深势科技有限公司王东东、北京大学王鹤、清华大学戴国浩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教授、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和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共同为他们颁奖。

同时,为了促进AI开发者的生态建设,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从2020年开始特别设立了WAIC云帆奖,这也是全球首个针对人工智能青年技术人才的奖项。该奖项兼顾专业性、权威性和人才激励,专门发掘30岁以下具有极强开发发展潜力的优秀AI人才。

当天公布的这批获奖者的年龄也都在30岁以下,研究范围覆盖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机器人、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他们的工作为一些重要的 AI 技术应用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影眸科技吴迪、清华大学戴国浩、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许晶晶、阿里巴巴达摩院惠彬原、点内生物科技杨健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智恒、北京大学张文涛、清华大学陈冲获第四届WAIC云帆奖·明日之星奖,上海市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石伯明和AI青年科学家联盟发起人朱明杰一同为他们颁奖。

据介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以来,一直关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与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例如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通过科学家大讲堂、“青少年 AI 未来夏令营”、“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等活动向青少年普及 AI 科技知识,将最前沿的 AI 科技研究转换成青少年能够学习和实践项目。

论坛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汤晓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共同为中国的青少年们发布了《人工智能基础》读本。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教授王延峰表示,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工智能的人才;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决定着全球人工智能未来的竞争态势,我们应关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并让更多人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