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催化人民城市和人民群众的“彼此成就”,民意“直通车”驶上快车道
2022-09-07 上海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位于淮海中路567弄的渔阳里1-6号,全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也被称为“新渔阳里”。在这条整洁的老式石库门弄堂口,针对来往频繁的青年人,设立了一个醒目的红色信箱———人民建议征集“青声邮筒”。除了全市统一布设的建议征集渠道,看得出,这里对“青年之声”有着特别期待。

人民建议征集正成为公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最佳通道之一,善于提建议的上海市民,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强大“软实力”。人民建议征集正不断催化人民城市和人民群众的“彼此成就”。

人民建议征集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具体举措。青年报资料图

把建议征集的民意“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自2020年7月17日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征民情民意、集民智民慧、聚民心民力”的平台作用,为助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作出有益探索。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收到群众建议超过16万件。

相应的,人民建议征集网络基本形成,渠道亦随处可见。16区如今已全部设立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街镇、园区等同步配备工作力量,征集工作体系嵌入全市215个街镇、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城管执法局、团市委、上海城投集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成立建议征集联系点,在基层社区设立了1000多个建议征集工作站,“1+16+215+6100+X”的征集网络不断完善。

在线上,市民可以随时通过“随申办”进入“人民建议征集”专区,向“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和16个“区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提出真知灼见,实现建议“掌上提”。

与此同时,征集触角还延伸到社区、楼宇、园区、学校、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建议征集应用场景,把建议征集的民意“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让建言献策更加便捷。

统计发现,通过“随申办”收到的建议也越来越多,涉及城市建设、衣食住行、老小旧远等方方面面,很多“金点子”转化了“金果子”。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一条条战“疫”时期的“金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构筑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直接推动了流调电话显示“来电提醒”、“场所码”广泛应用等措施落地,为疫情防控切实凝聚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聚焦推动城市治理务实精细化方面,人民建议则直接推动“互联网+助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老字号企业加入老年助餐服务”“在地铁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便利店经济”“线上图书借阅”等建议转化落地。

“青声邮筒”引导鼓励青少年关注城市建设、参与社会治理。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青声邮筒”引导鼓励青少年关注城市建设

其间,建议群体正日趋多元。去年,市委书记李强亲切会见了10位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代表,有11岁的小学生,也有古稀老人,有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有外来务工者、热爱上海的外籍人士。

其中,年龄最小的丁梓轩还是嘉定区南翔镇古猗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她希望社区改造时能开辟一个区域,让青少年在家附近有一个和伙伴一起阅读、活动、交流的空间;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00后学生陈司瑶建议构建国际学生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示范平台,让世界更了解真实的中国。

大学生、村官、白领、公务员、UP主……从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收到的建议中还能观察到,28岁至50岁区间的市民更乐于提出建议,尤其是80后90后,是提交建议意见的主力军,占比已超五成。

28岁的陈立铭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名在读博士,在大二的时候他通过“市长信箱”发出一封“建立上海主要罕见病名录”的邮件。建议提出不到1个月,陈立铭受市卫生管理部门邀请,与多名罕见病学科专家一起参加了制定罕见病名录座谈会,推动了后来全国首个地方性罕见病名录的出台,直接为这个群体的就医争取到更多保障。

这一结果让他备受鼓舞,渐渐地,就养成了善提建议的习惯。“如果说,有什么大不同,就是我已经带着学生一起观察社会和思考改进问题了。”今年疫情期间,陈立铭和本科生陈丽珺一起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新冠疫情下发放中药的告知说明指导意见”的建议。这一建议,在不久后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同样得到了回应。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青年声音显得尤为宝贵。倾听青年的声音,就是在倾听未来的声音。“年轻人是这个城市思想最活跃、最富有激情的一个群体。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把所见、所学、所思、所感、所盼,转化为好建议、金点子。”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说道。

2021年底,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民意直通车作用,800多个形象统一的建议征集红色邮筒,率先入驻市政府、亮相各街镇。根据邮筒管理指引,收到的建议由专人负责查收,专门部门办理,统一纳入人民建议征集办理机制,对较有价值的建议推动转化落地,着力提升工作温馨度、群众感受度。

一个能够倾听青少年的声音、为青少年创造美好成长环境的城市,也必定是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城市。为了更好倾听“青年之声”,团市委还专门在渔阳里和青年中心设置人民建议征集“青声邮筒”,引导鼓励青少年关注城市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就在今年7月,临港新片区还举行了青年中心集中成立、人民建议征集点授牌仪式,一幅临港青年安居乐业,充分收获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的美好画卷,越发可期可待。

==   开门问策   ==

把人民建议办成“前置项”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前开门问策,社区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的投票权交给社区的主人……如今,上海探索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就是在公共事务中切切实实把人民建议办成了“前置项”。

这样一来,在“被动集”向“主动征”的转变中,各职能部门也从中挖掘到一批“达人、能人、热心人”,并通过继续丰富主动征集形式,既做好“键对键”的线上征集,也用好“面对面”的线下征集,推动真征集、真研究、真采纳。

2021年7月1日起,《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成为全国首部省级人大专门为人民建议征集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若干规定》对人民建议的办理机构、征集方式、落实转化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将主动征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听”“主动征”“认真办”的制度效能进一步释放。两年来,市、区征集办联合70余家职能部门,开展专题“主动征”活动150余次,收到建议超过3万条。

在市交通委、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和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开展“道路栏杆请您绘 美丽城市共行动”主题征集中,总共收到来自专业人士、在校学生、普通市民等各方设计方案100余条。经过专业深化设计,这些“定制”的道路分隔栏杆还将在今年亮相上海城市街头。

此外,市房管局、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共同启动“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设计大赛”,集中专业设计力量之外,更是引入青年租客、青年设计师团队,甚至还包括即将走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各界人士,邀他们共同畅谈“心目中的保租房”。这些设计,都将实实在在推进落地。

王剑华说,人民建议征集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具体举措,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机制建设、畅通渠道网络,与群众多商量,让群众来参与,由群众来评判,让住在上海、来过上海、关心上海的群众都感到好提建议、愿提建议、想提建议,为共建美好城市、共创美好生活汇聚起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