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这支高校实践团扮靓14个乡村
2022-09-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足迹遍及全国9个省份14个自然村,这个暑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三下乡”美丽乡绘实践团队的15名成员,进行了共计约150个小时的美丽乡绘社会实践,给一个个乡村带去了不一样的颜色。

“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温天,这种天气在乡间墙绘真的需要一点毅力。”已经晒得黝黑的实践团学生负责人孟欣对这段暑期实践体验颇深,“虽然天气异常炎热,但没想到大家都如期完成了,还获得了村民们的点赞。”

 ◆ 烈日下一画就是一天 ◆ 

队员高渊杰此次画的是一个宇宙太空人,这是他和北京一个乡村的村干部沟通下来的思路,他还找来了一个朋友做技术指导。“画了一个星期吧,实在是太热了。”高渊杰告诉记者,由于一开始没做什么防护措施,自己还差点被晒伤了。画完后成就感爆棚,“当地的村民都说画得很好,很潮,每次走过路过心情都不一样了。”

队长孟欣老家在山东,暑期他选了一个老家附近的乡村。尽管较近,但从县城到他家的车程是20公里,骑电瓶车也需要30~40分钟。每次,他都趁着早上凉快的时候多画一点,但一段时间下来也少不了烈日的袭击,身上留下了显眼的黑白分界线。

许多次,他在画墙绘的时候,周围围了很多人。有一次,一名辈分是叔叔的长辈大老远就扯着嗓子喊他名字,“画得好”。不仅是远房长辈,自己的作品还得到了村长的认同。

记者看到,孟欣的作品中,左图有一名抗疫的大白,中间是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右边的岸边还有一株梅花。孟欣笑称,梅花是旁观的村民们给的建议,他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寓意冬天终究会过去。

这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孟欣第一次画墙绘,以前的他只在画纸上或者iPad上画过,初次尝试墙画,不仅调色增加了难度,还要习惯高温作业。他表示,这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种磨练。

“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扮靓乡村了,但却是第一次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辅导老师之一的闫雅静老师告诉记者,第一次尝试参与美丽乡村是去年6月份在松江新浜镇,同学们联手画了一公里左右的墙绘,对墙做了整体的设计。今年,学校鼓励暑期大学生返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谈及创作主题,闫雅静老师和另一位辅导老师,带领学生“头脑风暴”,建议大家根据每个村的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等特点,采用不一样的设计。“比如在广东有个学生画了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还有的学生演绎了航天梦,有的则将画了乡村的农家乐等。”

 ◆ 所绘之处成为村民打卡拍照的“景点” ◆ 

在闫雅静看来,版专学生的特长就是绘画,希望学生们借此特长回馈自己的家乡。即使是在40℃的高温天,学生静下心,一画就是一整天,既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也引来了村民的刮目相看。

“2022年的夏天全国多地高温创纪录,学生顶着高温,用自己的特长,装扮乡村,每一笔都是对家乡的热爱。”据版专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丹介绍,今年暑假期间,学院“三下乡”美丽乡绘实践团队陆续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和菏泽市单县徐寨镇孟新庄村、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铁营村西、浙江省丽水市新路湾镇新路湾村、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巷口村、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镇红旗林场等多地开展了乡村景观文化墙绘制工作。

据了解,同学们在团队负责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多次线上讨论,尽力挖掘体现当地民俗民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关怀和审美、能够美化乡村风貌的墙绘作品,通过艺术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乡村,同学们所绘之处,都成了村民打卡拍照的“景点”。墙绘所在地的村民、村委纷纷为同学们美丽乡村建设点赞。为表达对同学们的感谢,部分同学的家乡还分别为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三下乡”美丽乡绘实践团队写来了感谢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