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的设计新海派,“新”在什么地方?
2022-09-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上海大学“设计新海派”设计展惊艳亮相:既有充满复古风的老上海旧玩具、旧糖罐,也有经典红色文化场馆再现,还有非遗刺绣、美丽乡村建设案例……

“如果说,传统海派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兼收并蓄的兼容,那么新海派则更强调它的穿透力和辐射力——它是向外去拓展、推广、传播的。”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程雪松正是“设计新海派”的策展人,他通过一件件展品,讲述了新海派“新”在什么地方。

“我们走到今天这个时代,其实也是要寻找一种设计的方位。正是这种方位,定义了我们脚下的土地以及我们对世界的贡献。”他说道。

记者注意到,铁皮大白兔糖盒、冠生园旧式的饼干罐、上海铁华玩具厂出品的小汽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不断有人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我小时候都见过,太怀念了。”

“这些展品都是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产生的经典老品牌,我们在这些品牌里选择了4个有代表性的。”程雪松介绍,“我们想沿着百年上海这条逻辑线去挖掘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基因在哪里。”

据了解,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本次设计展以“设计新海派”为主题,分为“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四个单元,展品分布在船博馆室内外空间。通过“有方位的造型——设计之都雕塑艺术邀请展、有内涵的品牌——铸造城市品牌、有品质的服务——优化公共服务、有温度的美育——传承红色文脉、有态度的生活——点亮美好生活、有气质的空间——营造城乡空间、有憧憬的未来——上海美术学院青年设计师作品展”等七大展项,多角度诠释“设计新海派”的文化内涵和四个“为”所蕴含的设计责任。

程雪松介绍,设计是当代重要的艺术形式,是重塑国家经济、文化形象和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上海为建设文化大都市、设计之都、全球科创中心和世界城市,关注设计对城市的驱动和服务作用。塑造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文化品位、都市生态系统,是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围绕都市课题聚焦三点开展工作。首先是当代都市生活方式设计研究,以中国当代都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公共空间以及社区重塑等方向为重点,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都市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再造;其次是都市路文化设计研究,以世界都市设计为参照,研究当代中国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第三是都市设计资源研究,通过非遗、文创方面的系列课题,研究现代与传统、全球与本士的资源转化与互融模式,完善都市文化生态系统。

本次展览叙事强调人文特色和学院风范,参展教师20余人,参展作品50多件。参展作品包括雕塑和壁画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码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研究等多个品类,密切关注当代都市生活方式设计、都市跨文化设计和都市艺术设计资源研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