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个日夜这群青年奋战在抗疫一线
青年突击队奔赴在抗疫一线。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位于长宁区的兰卫医学有一支112人的核酸检测应急小组,其中不少是90后,女生占比超过85%,他们成立了青年突击队。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的800多个日夜,他们不但坚守上海,还支援广东、新疆、海南等地,一直逆行奔赴在每一个抗疫前线,用专业力量守护一方健康。
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的9楼是中心实验室,配备了16台提取仪,14台生物安全柜,以及120台扩增仪,在常态化情况下,每日可检测约八九万管核酸样本,若24小时运作检测可以达到15万管。
90后鞠鹏程是兰卫医学上海检实验室主管,也是核酸检测应急小组经验丰富的成员之一。日常他负责人员安排,每天根据标本量排班,也监控质量,从试剂准备、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到最后报告审核,都需要他全流程关注,“比如有异常结果的话,要通知相关人员找到这管标本重新加样提取,进行双试剂复测,这是很关键的流程。所有的工作经验都是用标本量堆积起来的。”
和鞠鹏程并肩作战的杨丹丹也是应急小组的“主力军”。她每天熟练地将试剂均匀分装,平均每天要配制近5万管的标本量。“核酸检测流程的每一环节都是精细活,试剂配制看着简单,其实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翼翼,动作要轻,手法要柔,不能有丝毫马虎。”那时候,穿着防护服的杨丹丹调配试剂经常一干一整天,等脱下防护服时,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又红又深的压痕印刻在她的脸上。
核酸检测应急小组需要一线“主力军”,也需要有负责连接抗疫前线需求和后方检测力量的“桥梁”,90后钱倩就担任了“桥梁”角色。从支援第一站广州,到回到上海,钱倩在三年里奔赴全国十多个城市开展核酸检测支援任务。从实验室助理到现在兰卫医学工会主席、团委书记,有时候钱倩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办公室常备的小躺椅就是她的床铺。
作为上海兰卫医学检验科实验室副主任的吴琼,需要负责实验室安全与感染防控管理、实验室人员培训管理以及对接各项外部督查。“可不能让病毒在兰卫有任何生根发芽的机会。”而在进行人员培训时,她特别强调要有生物安全意识,重视个人防护与消毒,严防实验室污染。
疫情至今,正是这群“兰卫卫士”协助上海十多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数千家企业,完成数以万计的核酸检测样本。从备战、请战、参战到攻坚战,抗疫征途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12小时轮班,穿着防护服单次至少8小时,在高达35℃、低至0℃以下的恶劣环境里顺利完成一系列任务。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