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90后和阿尔茨海默病“杠”上了,希望更多老人能早筛查早预防
2022-09-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最近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话题接连上了热搜。正在上映的电影《妈妈!》讲述了高龄母亲照料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女儿的故事,而科幻作家韩松被诊断“认知异常”也引发了大家对这一疾病的高度关注。 

那么阿尔茨海默病可以预防吗?大家对这个疾病有什么误区?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杨浦为宁长者服务中心总干事蒋宗意,了解一群年轻人在服务“银发族”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长辈患病促使他从事关工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从超市出来,忘记自己的车子停在了哪,甚至忘记把车开回家,直接离开了?

在一次进大桥社区服务过程中,为宁长者服务中心的社区讲师首先用几个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发大家讨论,并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大脑的自然衰退、非自然衰退,又用几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大家了解了大脑的认知功能。

那么,有哪些居家大脑保健的小窍门呢?讲师又带着阿姨爷叔做起了认知训练和手指操。

在电影《妈妈!》中,当女儿得知自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后,有条有理地早早给母亲做好了各种安排。蒋宗意解释说,这可能是电影的表现手法。在现实中,这类情况不太常见。“这种病会一点点吞噬人的记忆。人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认知逐渐恶化了。因此,早期筛查和干预显得特别重要。”

蒋宗意告诉记者,这些年,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及上海20多个社区,同时也承接了在市民政局倡导下各街道创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项目,开展认知症早期科普、认知评估、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转诊转介服务)等服务。

1992年出生的他为何会选择这一行?蒋宗意透露,自己的外婆曾因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去世。

2008年,蒋宗意和家人发现外婆的记性变差;2012年, 外婆的记性断崖式下滑。有一次,蒋宗意去探望她的时候,发现外婆正在上厕所,刚穿好裤子,她立即忘记已经上过厕所这件事,于是反反复复地站起坐下。目击这一幕,他的眼泪刷地一下夺眶而出。

2015年,外婆因病去世,与她朝夕相伴的外公一夜之间老了20岁。

从妈妈口中,蒋宗意得知外婆年轻时曾经营过小商店,算账“一只鼎”,脑子很好使。退休后她和大部分老人一样开始养老,每天买菜、看电视、散步。“身边不乏有这样的案例,比如退休前大脑高负荷运转的专业人士,一下子闲下来患上了此病。”蒋宗意解释说,大脑的运转机制是用进废退,需要合理运转,不管是不动脑还是超负荷运转都可能面临“罢工”。

2017年,从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他来沪工作,从事了和认知症干预有关的工作。“外婆的这段经历给了我对这一疾病最真实的体会,刚好我又学了应用心理学,希望在这个过去鲜有人涉足的领域为老年群体尽一份绵薄之力。”蒋宗意告诉记者,如果有时光机能回到过去的话,在最初发现外婆记性衰退时,他就会为对方做一个检测,如果刚好处于轻度认知障碍的时候,会针对性地做一些专业训练,把她的大脑功能逐渐调动起来。

  开发小程序做认知评估  

对于外婆,说这些已晚。但对于其他老人,这一切并不晚。

这五年来,蒋宗意和小伙伴们进入了许许多多社区,遇到了许多个案。在徐汇区凌云社区服务时,蒋宗意与一名记忆力衰退的老伯对话得知,对方年轻时二胡拉得非常好,提到二胡时,他眼睛都亮了起来。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老伯把二胡带来了,当场给所有人展示了一段。在蒋宗意等人的鼓励下,老人还在小区开了二胡培训班。“许多老人退休后,把以前的技能都荒废了,我们建议他们有规划的训练,找到曾经的自己,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变得和以前一样有趣、热情、激昂。”

在为社区老人做早期筛查的过程中,蒋宗意也目睹人间冷暖。一中年男子,终身未婚未育,母亲已经去世,平时要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在回访时,这位叔叔说,“我没有成家,现在还有一个老父亲要照顾,他已经不认识我了。我特别害怕如果有一天我也得了这个病,那我父亲可怎么办?”蒋宗意听毕非常触动,“这位叔叔的情况是上海一些空巢老人家庭的典型。有的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但是老伴患病,自己身体也不好,无法负担起照护的重责。”

蒋宗意告诉记者,老人从健康到患上疾病是有阶段的。在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前,会有几年的发展期,这时候属于轻度认知障碍。这个阶段,许多人认为老人只是年纪大了,记性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

为此,他所在的另一个团队博思腾研发了“脑青松”小程序。“我们可以将它比作是大脑的健身训练,老人可根据自己制订的目标,完成阶段性的课程。我们在上面发布了4000多个任务,每天在进入训练前系统会做一次大脑的评估,判断用户的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空间等的比分,并会根据评估结果自动适配任务菜单。我们倡导老年人要像体检一样重视认知检测,尽早识别风险,对中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对话  

记者:科幻作家韩松起初以为自己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后来澄清说是认知异常。这两者有区别吗?

蒋宗意:医学上可能分得比较细。阿尔茨海默病多发于老年群体,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其实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大脑中负责处理短期记忆的海马体发生萎缩、衰弱,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对于长远的记忆,一开始没有影响。

海马体是逐渐发生病变的,不是一夜之间坏掉的。所谓用进废退,大脑越是不用坏得越厉害。通过训练,有的人的情况能好转,有的人则不可逆。不是每个人的海马体都能重新激活。这就好比,电脑出现问题时,有的情况下重启就可以解决,有的需要重装系统,有的则彻底坏掉了。我们倡导的是上治未病,在它未坏之际给予干预。

痴呆里还有一种类型是血管性痴呆,是可以治愈的,即人的大脑因为脑梗、脑出血等病变,导致了人出现了认知功能的变化。以韩松为例,他的血压飘忽不定,可能有高血压的隐患,我猜测他更偏向于血管性痴呆。这有别于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治愈的,目前也没有靶向药。

记者:既然早期评估那么重要,为何老人都不愿意去医院呢?

蒋宗意:很多老人明知记性大不如从前,还是不愿意去医院做评估,这是因为这种病有病耻感,他们生怕自己被人指指点点。其次,去医院看病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成本,完整的评估内容非常多,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

针对这些痛点,我们基于人工智能,和六院神经内科的郭启浩教授共同研发了一套评估工具,只需要7分钟就能快速做评估。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布局推广认知症干预,未来五年,希望涉足全国更多的省市开展落地项目,覆盖更多服务人群。让公众接纳脑健康相关知识,希望让每个家庭都远离阿尔茨海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