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刚回母校向孩子们普及沪语文化
2022-09-30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今天回到自己的母校,有“红色小学”之称的报童小学。与孩子们一起重走卖报路,传承沪语文化。王汝刚对青年报记者表示,沪语是上海人的母语,让孩子们学会沪语,对于这座城市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至关重要。

王汝刚从小住在黄浦区,1960年他入读当时还位于金陵路崧厦街的报童小学。王汝刚告诉记者,他的文艺才能也就是在报童小学里开始显现,因为素质比较出众,学校就选派他去少年宫表演,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他日后走上文艺之路密切相关。

报童小学由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创办于1938年,最高峰时上海有10所报童学校,吸引了3000多名报童一边卖报,一边上学。这些报童平时在街头卖报,也利用自己的便利为宣传革命而处理,也因此报童学校一向被认为拥有悠久的红色传统。

王汝刚说,现在上海正在大力推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建设,而沪语作为城市的底色,是学好这三大文化的基础。他结合自己小时候在报童小学的成长经历认为,让孩子用沪语讲故事,是培养孩子对母语的兴趣,进而掌握母语技能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在今天母校“传承沪语文化 重走卖报路”启动仪式上,作为上海“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的王汝刚,为小学弟小学妹们结合垃圾分类开启了“沪语文化进校园”的第一讲。后续他也将定期以“校友讲校史”的形式用沪语来教同学们讲校史故事。

 报童小学校长周琪敏对记者表示,学校目前迭代升级了“现代小报童”特色课程之“重走卖报路”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学校红色文化活动育人的特色品牌。同学们在“双减”后的双休日,以分年段、全学段的不同途径,通过亲子互动,“童伴”导师陪伴等形式追寻当年小报童们卖报足迹,通过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感悟爱国情怀。而在红色主题教育之外,学校也积极推进“沪语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学习沪语的过程中,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杰出校友王汝刚为引领,学校通过一个“校友说校史”的沪语社团课程、一系列沪语时光的红领巾广播、一次沪语小达人综合评价活动,让小报童们走近非遗文化、海派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