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地标国庆升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范彦萍 周胜洁/文 施培琦 吴恺/图、视频
“中国红”就是最美的色彩!10月1日,迎着曙光,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大广场举行了神圣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市民自发前来向迎风招展的国旗行注目礼。今天,上海各处都能见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红色地标都正常开放,并举行升旗仪式等形式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 中共一大纪念馆 ◆
为祖国庆生,厚植爱国情怀
国庆日,不少市民自发前来党的诞生地参加升旗仪式。一位从外地专程前来的游客,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眼里噙满泪水。“是幸福的泪水!心中满是生在和平年代伟大祖国的幸福感!”
9岁小朋友钱乐潆是和爸爸妈妈一同前来观看升旗仪式的。爸爸说,孩子6岁的时候,一家人在北京天安门观看了升旗仪式,那种震撼深烙在心,于是,每年国庆日去不同的地方看升旗成为了一家人的保留节目。
中共一大纪念馆相关人员表示,通过升旗仪式进一步丰富党的诞生地精神内涵,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升旗仪式后,中共一大纪念馆还迎来了参加“喜迎二十大,童心探初心”活动的小朋友们。他们化身探员,根据任务卷轴,在展厅中寻找关键线索、解开初心密码、完成神秘任务。通过角色扮演、趣味闯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探寻过程中与历史人物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充分感受上海的独特红色魅力、深刻了解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童心探初心”活动的策划人、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讲解主管张欣怡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团队历时一个月精心策划的针对青少年的一项进馆体验活动。活动中安排了三个NPC,分别是女工、女学生和陈独秀先生,他们各自会给到小观众一些关键线索,还会有彩蛋任务。女工站在日华纱厂童工工作场景照处,女学生站在博文女校图片处,陈独秀先生站在老渔阳里二号。
以女工站在日华纱厂童工工作场景照处为例,NPC会在那里给小朋友讲这张照片的历史和故事。同时,该点位对应了那张寻宝图上的一道题目,以沉浸和互动方式让小朋友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这一活动也吸引了“大朋友”的关注和喜爱。在为祖国庆生的同时,中共一大纪念馆不断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号召广大人民紧密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将伟大建党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
打造红色品牌,多形式为祖国庆生
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共同表达社会各界对祖国的深沉挚爱和美好祝愿,今天上午,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举行红色品牌活动“祖国万岁 强国复兴有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升旗仪式。
迎着金秋的朝阳,由静安区消防救援支队恒丰站的青年同志组成的护旗方阵,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入场,全场肃立。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上空,全场高唱国歌,现场气氛庄严而热烈。
为纪念中共二大召开和首部党章通过百年,上海静安App特别推出“百年辅德里”聚合页面。该页面汇聚了二大百年相关的所有新闻资讯,并且开设了场馆预约功能。《辅德里1922》、百人百声诵读、《明灯伴我行》等系列视频也在该页面定期发布更新。据了解,市民可以通过互动换取二大文创,把红色文化带回家。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李晟晖,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杨嫣及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主持工作)尤玮共同启动上线仪式。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静安区政协香梅画苑的书画家们用书法、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纪念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暨首部党章通过100周年,生动再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静安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宋大杰为捐赠代表作品揭幕,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亮金为五位创作者颁发捐赠证书。本次捐赠的四幅书画作品都将收藏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100年前在辅德里召开了中共二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百年来,辅德里的两排石库门始终屹立在这里,注视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由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的学生代表和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共同为大家朗诵的《辅德里抒情》,深情讲述那年发生在辅德里石库门惊天动地的大事变。据悉,“祖国万岁”十一升旗仪式作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红色品牌活动,2009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3年。
◆ 中共四大纪念馆 ◆
沪语童谣,歌颂祖国
10月1日上午,“喜迎二十大 为国旗添彩”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在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广场上举行,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儿童代表列队出旗,将五星红旗交到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国旗班手中,国旗在两代人手中传递,在绿地公园冉冉升起,所有人庄严敬礼,共同庆祝祖国的生日。
“五角星,放光明,身边围绕四颗小星星;阿拉鲜艳的红领巾,要为五星红旗轧台型……”上海知名沪语童谣唱作人王渊超带着从“为国旗添彩”红歌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少年儿童一起,演唱了《五星红旗迎风飘》。这首原创沪语童谣是王渊超以红色国旗主题为当代少年量身定制创作的,也是中共四大纪念馆的红色主题专栏系列视频“力量之源 红色100”新一季主题曲。吴侬软语,歌颂红旗飘扬,童声清亮,传承华夏力量。
《我爱北京天安门》曲作者金月苓和本次“为国旗添彩”系列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一起唱起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几代人的接力,红色歌声代代相传。随着歌声响起,上空无人机也悬挂国旗飞起,台下观众们手举小国旗一起呼应,跟着上海好小囡少儿合唱团的孩子们一起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现场还颁发了“艺术创作主题征集活动”一等奖,“青少年红歌咏唱活动”金话筒奖,部分获奖作品将于国庆期间在国旗教育展示厅内展览。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徐豪,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等莅临活动现场。
据悉,本次“喜迎二十大 为国旗添彩”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由中共四大纪念馆携手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开展,旨在弘扬国旗文化,增进青少年对国旗的了解与认知。活动启动于“七一”建党,作为沪100个“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之一,一经发布,上海各区青少年积极响应递交作品,更不乏外省市青少年的优秀作品参与。最终共收到歌唱作品300余份,艺术作品近500件,线上设置人气奖投票,线上线下共覆盖15000多人次,活动浏览量近20万人次。音乐剧、歌曲、艺术画作等活动成果于国庆期间呈现,多种文化形式体现了红色文化的赓续与传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范彦萍 周胜洁/文 施培琦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