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大王”陈林根:小蘑菇种出大名堂
2022-10-03 上海

“蘑菇大王”陈林根。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金山廊下镇有着“蘑菇小镇”的美誉,位于廊下的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里有一间陈林根蘑菇栽培技术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中不乏年轻面孔,皮肤黝黑,常年穿着蓝色工作服、黑色布鞋的陈林根就是带头人。

经过十多年努力,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林根带领合作社实现了规模扩张、产业升级,也带动周边一大批传统菇农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今年8月,他在入选“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候选人时这样感叹:“种蘑菇这件事,值得我倾其一生。”

  探索    走向工厂化种植  

跟着陈林根走进他的蘑菇厂房,在五六层高的铁架上,每一层都“盛开”着朵朵洁白的双孢菇。这里是现代化菇房,菇房内通过智能化系统自动控制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模拟蘑菇生长的环境,让朵朵洁白的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

陈林根以前开过养猪场、水泥制品厂,看好国家惠农政策增多,他将目光投向了农业——种蘑菇。2010年,看准金山农业发展前景的陈林根在廊下正式创建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进行传统蘑菇种植。但他渐渐发现传统的种植方式一年只能种2茬,效益比较低下,已经跟不上市场变化。

经过四处学习探索,陈林根终于在荷兰找到了当时菌菇行业最先进的工厂化种植模式。“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技术,自己慢慢琢磨研究他们的技术。”通过几年的摸索,2014年在廊下镇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投资2亿元正式开始进行工厂化转型,新建46间现代化菇房。相比传统蘑菇种植每年产量在9公斤每平方米,陈林根说,工厂化种植后,每年产量可以达到300公斤到400公斤每平方米,亩产量翻了30多倍,这让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长三角最先进的蘑菇种植基地。如今,联中蘑菇生产的蘑菇总量占全市蘑菇生产总量的90%以上,他也成了上海食用菌界的“领头羊”。

  努力    从一人富到大家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句话陈林根常常挂在嘴边。种植户陈明云对此深有体会。他2010年种植传统蘑菇,用毛竹盖稻草的茅草棚,上料靠人工一担担挑进去,此外还要靠天吃饭,有时一年忙到头,出菇率却不佳。

陈明云在听了陈林根的介绍后,2017年开始进行工厂化改建,到2018年改建后的合作社正式投产,蘑菇产量从过去的9公斤每平方米,跃升到300公斤每平方米,当年就获利50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原本在转型过程中有些焦虑的陈明云彻底放心了,“现在我有6间工厂化菇房,接下来还会继续扩建。”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