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时代|钟天使:这个时代不负热爱
2022-10-08 青年

>>>编者按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承载着闪亮的红色印记,传承着光荣的红色基因。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最有生气、最有闯劲,同时也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他们立足岗位,砥砺奋进,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更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我眼中的新时代”系列报道,通过10位上海普通青年的口述,回看当年事,见证新变化,聆听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奋斗者,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里约和东京两届奥运会的场地自行车冠军钟天使,在科学训练的新时代体育大环境下,有着老一代运动员们的勤奋刻苦和天赋,但更有着自身对运动的热爱不放弃,对前途未来的乐观不迷茫。这位出生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的“90后”,帮助中国自行车运动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也成为了如今中国顶尖体育人才不断涌现的最佳注解之一。钟天使说,“在新时代,我们正是因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成才选择,才可以让热爱变得更纯粹,走得更坚定。”

选择成才路更具多样性

都说新时代的运动员,选择走这条路时的心态,就和前辈们不太一样,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好像挺有道理。我小时候很爱骑车,也表现出了一些天赋,所以自行车队教练来选材看中我时,家里人并没有犹豫——我那时候文化课成绩在班上也就是中游水平,如果按部就班读下去,可能也就是条很普通的路,现在既然出现了另一条路,那就“去学一学练一练嘛”,大家都觉得完全可以去尝试一下。

进队后我才发现,队里选拔的小队员里,我不是最有天赋的,也不是身体素质最好的——我的身体素质甚至是偏差的那种,但我确实热爱这项运动。后来我才知道,在给苗子们打基础的阶段,教练最喜欢的并不是天赋最出众的孩子,而是有灵气,认认真真按照教练的指导来打基础,并且坚持走下去的孩子。我的想法一直都很简单,从抱着单纯喜爱的想法加入,到一直坚持向前走,从业余队到一线队再到进国家队,所有的成长都是量的积累。

里约奥运会夺冠,让中国自行车运动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很多人觉得可能我在东京也是势在必得,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赛前我的心情有多焦灼。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其实我是比较顺利的,对自己的实力也很有自信,可以预测自己差不多能拿冠军。但第二次,因为有比较严重的伤病困扰,我练得不够多或者太多都不行,所以对自己的状态很没把握。真的卫冕成功后的那一瞬间,我此前的困扰,似乎全都记不起来了,能想到的只有一句话“我拿下来了!”只剩下了喜悦。

回首这一路,也发现这样历尽艰辛获得的喜悦,大概正是运动的最大魅力。我很庆幸,因为热爱而选择,因为热爱而坚持,最后也因为热爱收获了这项运动给我的莫大馈赠。

新时代,我们正是因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成才选择,不需要有“华山一条路”的艰难选择和后顾之忧,才可以让热爱变得更纯粹,走得更坚定吧。

成长环境更科学更优越

作为新时代的运动员,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跟老一辈运动员们相比,我们现在的训练条件更先进、训练理念更科学了——这对运动员来说,真的至关重要。运动员需要吃苦,但吃苦的方向要对,不该吃苦的时候,就要坚决去放松和休息。运动员,真的不是说靠死练就行的。

专业运动员最主要的敌人是伤病。老一批运动员,其实他们的意志力,包括他们的身体素质都非常好,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因为错误的训练方式,可能就会导致很早受伤,伤病累积之后,运动寿命提前终结,只能无奈退役。

在这一点上,我总是很感激。在里约奥运会之后,我膝盖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伤病情况,训练很不正常。像是以前,可能就更多依靠教练员的经验来判断我们的疲劳状态,但现在则是综合判断——除了按摩师和我本人的感觉,还会靠体育科研人员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举个例子,像我们会检验血液的血清肌酸激酶,也就是CK值,这是判断肌肉疲劳程度的,CK值越大,说明你的肌肉损伤程度越大,普通人这个数值在几十,我平时在100左右,高的话我可以到两三百,科研人员这时候就会把结果告知教练员,说明这段时间的训练强度很大,需要调整休息了。

真的,作为“90后”运动员,我何其幸运! 我进国家队之后,也听说了那个外界感叹了很多年的言论,就是“中国是自行车大国,怎么就出不了一个自行车的世界冠军”。这当然是因为理念的不同,自行车作为竞技体育和作为代步工具,是两种概念,但这个言论也说明在过去我们的自行车运动水平,确实没能出好成绩。

现在,我们在这个运动项目上,扬眉吐气了!

我相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体育一定会是全民都需要、都热爱的生活方式。这个时代,必定会呵护更多人的热爱。

未来人生不设限

我还是一个年轻人,但作为运动员,我已经是老将,我也准备退役了。这些天,我回到了我南汇的老家,陪伴父母,筹备我的人生大事。

闲暇的时光,我也会骑着自行车到处兜兜,寻找这些年的时光痕迹。上海的发展太快了,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家周围没有宽敞平整的道路,只有狭窄的石子路,没有高楼林立,只有阡陌农田。日新月异的变化里,小时候的风景少了,我却很欣喜,因为我发现上海的体育设施越来越多,像我们自行车运动,上海就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专用骑行道。

上海正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样的城市不仅是应该体育设施完备,还应该拥有大量热爱体育运动的市民。我前两天还看到一篇文章,讲自行车骑行发烧友群体现在有多庞大、自行车运动有多受追捧,我看了也非常高兴。

虽然我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可我对自己退役后的未来,并不迷茫,我不会离开这项运动。我想,我应该会致力于推广场地自行车这个细分的运动项目——公路自行车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受制于场地和公众认知,场地自行车还几乎没有什么公众参与。

场地自行车是个很好的运动项目,对健身来说,它是很好的有氧骑行,对环境来说,它低碳环保。我了解到,有些自行车爱好者其实已经想玩场地自行车了,就是缺少了渠道和场地。这项运动因为有门槛,但当下的年轻人就喜欢与众不同,先从小众当中热起来,也是可行的,很多小众运动项目不就因为特别最后“破圈”成功?

怎么把我热爱并从事了20多年的项目,从冷门变成热门,是个挑战,但我只想尽全力,并不强求结果。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受邀和青少年做互动,分享自己这些年经历的小故事。我说,一路走来的过程当中也会有挫折,也会有迷茫甚至想放弃的时候,但怎么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怎样更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前进?唯有不放弃。

更何况,新的时代,孕育着那么多的希望。我相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体育一定会是全民都需要、都热爱的生活方式。这个时代,必定会呵护更多人的热爱。

讲述人:钟天使 整理报道:记者 陈宏 崔子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马鈜 常鑫 徐易飞/图、视频 常鑫/剪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