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讲座共助力,上图东馆这个国庆长假有点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新近正式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成为上海文化重地,一批高质量讲座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作为国庆期间上海最火爆的文化场馆,上图东馆入馆预约之难是出了名的。为了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上图东馆在过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采取了一系列比较人性化的举措。比如如果预约不到入馆名额,那可以预约上图东馆的各种讲座和读书活动,读者有这些预约也可以进入主楼参观阅读。
由于采取了错峰入馆等举措,上图东馆里并不见人群扎堆现象,一切井然有序,保持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应有的静谧和安稳。
除了几十种册图书的借阅之外,上图东馆最吸引读者的恐怕还是一批优质文化讲座。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从9月28日开馆到10月4日,上图讲座就举行了6场,而且质量很高。
10月1日,“生长的有机体:上海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讲座举行,主讲人是上海图书馆东馆设计师Chris Hardie、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哈迪说,图书馆最初的功能,是书籍的典藏。2.0版图书馆,体现了印刷技术发展对图书的影响。从3.0版本图书馆开始,图书馆不仅是书籍的收藏空间,更是一个为人服务的空间而最新的4.0版本图书馆,它结合了美术馆、文化中心、社区中心等等不同功能,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上图东馆正是最新的4.0版本图书馆。
“当然图书馆的进步仍在继续,我们已经开始思考5.0版图书馆了。5.0版图书馆, 是关于图书馆与自然的结合,与我们周围环境的重新连接。 ”哈迪指出,淮海路上海图书馆本馆,与上图东馆最大的区别是,本馆只有 20%的面积是对公众开放的。而上图东馆80%的空间,都是对读者开放的。“图书馆的发展重心,正逐渐从书籍的物理储存,逐渐转向为读者提供空间和服务,也因此上图东馆和淮海路本馆,一馆两翼,功能互补。一座图书馆建立在物理信息时代,另一座着眼于连接,人和未来。”
陈超馆长则表示,很多人来到上图东馆,纷纷赞美它的高颜值,而他们更希望能平衡颜值和价值的关系,坚守图书馆的核心功能。上图东馆的建设,更是进一步丰富了上图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格局。不同于淮海中路本馆未来将着重于提供研究性、专业化的知识服务,上图东馆更聚焦于提供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主题化、体验型的现代图情服务。“上海图书馆将对标世界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通过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城市公共图书馆系统指标比较,上海在公共图书馆数量、馆藏文献量、注册读者数、年到馆人次、图书借阅量、读者活动人次等指标上均表现较好,部分指标(如馆藏文献量)还处在领先位置。”
说到“读者在上图东馆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陈馆长说得很明确,“我想读者在东馆可以做两件事——阅读或者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在他看来,在东馆的阅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开放的藏借阅一体化的“阅读广场”随性地阅览,也可以在断网断手机的极静阅览室沉浸书中,可以从开放的阅读空间“无缝”地观看主题式展览,还有各式的讲座、展览、表演、音乐等文化艺术活动也会在馆内多种空间中进行。当然,在这座充满了设计感、可阅读的图书馆里,读者也可以坐在看得见风景的幕墙前边欣赏风景边阅读遐想。
在长假的参观热潮结束之后,上图东馆已经进入常态化运作,未来服务还会更为完善细化,而一批重量级讲座也在筹化之中。
== 相关链接 ==
这个国庆,上海文化场馆集体发力
这个国庆假期,中国航海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6200余人次,馆内6大常设展馆、3大重磅展览、11场教育活动精彩不断,为伟大祖国献上节日祝福、为市民群众送上航海文化盛宴。“大汉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蓝色‘船’说:当代中国航海装备系列展·壹”、“深海利剑:中国海军潜艇特展”3大精品临展以及航海历史馆、海洋展区等常设展馆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观众们也纷纷在拍照点打卡留念。“STEM课程·古船的秘密”“博物馆奇妙之航海九星露营”“职业体验”等教育活动也受到了广大家长及孩子的热烈追捧。馆内每天开展的“看展有礼——答题赢船模”活动,吸引2537人参加。国庆特别活动“喜迎二十大,带着国旗看临港”也深受青睐,大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为伟大祖国送上节日祝福。
这个假期,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的“十年·海上风华——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美术作品展”也相当火爆。由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联、解放日报社共同组织策划的这个展览,展出作品精选近十年来上海组织实施的“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十年·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等重大美术创作项目的优秀成果,同时特邀上海美术界的名家精品参与展览。
今年也是上海美术馆迁址到世博中国馆,变身中华艺术宫的10周年。据相关统计,在2012—2022年的10年间,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共接待观众1800余万人次。其中,18岁-70岁国内观众占比 77 %,18岁以下青少年观众数量近120万,接待境外观众数达20余万。10年间,举办250余场展览,门类涉及绘画、书法、雕塑、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