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绿地面积增加8倍多,这十年上海更绿更美更宜居了
2022-10-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上海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1平方米,到2021年年底人均公园绿地已有8.8平方米。全市公园532座,比2011年的153座增加了3.5倍。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上海绿色生态和市容环境十年以来的成就。

  == 绿色公园在增多 ==  

身边的公园绿地是最贴近市民的生态感受。据介绍,十年来,上海公园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至532座,其中,城市公园399座、口袋公园103座、乡村公园29座、主题公园1座。

本市从2016年开始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新建、提升改造310块口袋公园,总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十年来,外环生态专项基本建成形成近5000公顷规模的环城绿带;黄浦江45公里岸线贯通工程全面完成;虹桥商务区“绿谷”、迪士尼核心区等一批高品质绿地项目先后建成;徐汇中环绿廊、宝山南大、吴泾化工区等一批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绿地建设项目成效显著;桃浦中央公园、三林、张家浜、东沟、康家村等一批楔形绿地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取得较大进展;全市7座郊野公园建成并开园运营,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建成对外开放。“十三五”以来,上海绿道一直保持着每年200公里的生长速度,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建成黄浦江滨江绿道、苏州河绿道和外环绿道等共计1306公里。

公园的品质得到提升,延长开放比例达到城市公园总数的90%以上,60%左右座公园更是实现了全年全天延长开放,收费公园减少至12座。十年来,加快公园提质升级改造,共计完成86座公园改造。公园主题功能拓展,先后实施了免费为市民游客提供针线包、临时寄存、免费饮用水、手机充电等12项便民利民举措。全市城市公园中有297座公园设有健身体育设施。每天在公园绿地中健身的市民超过百万人次,各类自发的健身队伍数以千计。

更多绿色点缀了城市道路。2011年底上海有行道树92.5万株,2021年底已有行道树约145多万株。从2011年始,上海开始林荫道建设,目前全市创建命名林荫道317条,多条林荫道串联,连线成片,形成15个林荫片区。围绕“一路一景”,从2017年始,本市启动绿化特色道路创建,打造了以樱花、美人梅、月季、红枫、黄连木等四季有景的绿化特色景观道路,截至2021年底,已创建命名绿化特色道路61条。

  == 人与动物都宜居 ==  

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总目标,上海的林业生态、野生动植物生态建设也在10年里面目一新。

十年间,新造林约3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至19.42%,林业生态空间持续扩大,森林城市体系初步建成。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建设的17廊(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初见成效,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千亩、甚至万亩大型森林,已展现在市郊大地上。

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自2012年启动开放式休闲林地建设试点以来,8个千亩开放休闲林地相继建成,小微开放休闲林地、城市公园多点开花,将原本“看得见走不进”的密林改造成了“可穿行的城市绿洲”。建成178个国家级、市级和挂牌的标准化乡镇林业站,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了三级林长体系及近两千人的林长队伍,为林业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创建上海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93家,打造国家级、市级乡土专家队伍,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品尝安全优质的本地果品

近十年来,人居环境变好了,自然环境也更优了。上海已建成2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将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等约13万公顷纳入本市生态保护红线,新划设4个野生动物禁猎区;成功完成近4万亩大型湿地“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再现沙鸥翔集、鱼翔浅底的景象。

《上海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纳入13块共计121309.6公顷市级重要湿地。通过整合优化,初步形成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面积达114805.79公顷,尽力维持生态系统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建成由5个国家级、51个市级监测站组成的监测体系,监测面积达1020.94平方公里。通过鸟类疫源疫病主动预警、重要疫源物种卫星跟踪,掌握本市野生动物疫病发生的时空规律。在新冠疫情期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

  == 打造可坐下的城市 ==  

过去十年,别具魅力的申城夜景被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城市名片”。黄浦江核心段“流光溢彩”,完成了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45公里岸线、近1000栋建筑、25个码头、4座跨江大桥景观照明的新建、改建,实现了黄浦江核心段景观照明整体效果全面提升,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光影秀品牌。

苏州河两岸“温馨雅致”,围绕“堤岸、滨水步道、滨水绿化、建筑、桥梁”五大体系,结合宾馆饭店、商务楼宇、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以及住宅小区特点,完成了42公里岸线、28座桥梁、300余幢楼宇的景观照明建设及提升改造,为市民游客创造夜间休闲好去处。今年小陆家嘴地区部分楼宇及岸线、东方明珠电视塔、苏州河华政段楼宇、延安路高架长宁段楼宇等完成景观照明提升改造,贡献了一批新的网红打卡点。

在环卫方面,精雕细琢展现绣花功。上海的道路更干净了,培养了一支3.5万人的专业队伍,构建人工与机械双向融合的作业体系,并加大机械化清扫、冲洗以及新能源作业车辆的推广使用力度。目前,本市环卫保洁道路的机扫率已经达到96%。

上海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公共厕所从满足基本需求向特色化、生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推进第三卫生间设置、加强适老适幼化设施改造、延长开放时间、提供免费厕纸和冬季热水洗手服务等,切实提高市民如厕便利度、舒适度。

十年来,装修垃圾逐步从“临时堆放”向专用箱、预约交付等多元模式转变。近期更是推广“固定厢房、专用回收箱、临时交付点”等收运新模式,推行清运单位和价格“双公开”。2021年开始全面试点,2022年全市覆盖率将超过50%。建筑垃圾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非法倾倒处置现象大幅减少。

十年来,上海的城市环境逐步从“盆景”向“风景”发展。全市无序设摊总量从2014年的3万多个减少到2021年的7千多个、全市跨门营业数从2014年的12671个减少到目前的4700个。2018年起推动“美丽街区”建设,长宁区愚园路、徐汇区衡复风貌保护区、普陀区曹杨新村环浜周边、奉贤区青溪古镇等一批典型街区示范引领,截至2021年底,“美丽街区”总数累计达452个。全市已完成座椅优化提升1.3万余处,还将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