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沪漂青年”如何打拼?这个展览解读先烈前辈的心声
2022-10-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王旭

在永嘉路破解特务“设局”,在“老虎灶”咖啡店交换“情报”,在慎成里体验时空穿越,与历史打一个照面。

由徐汇区文旅局和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主办的“百年传承 千里江山”沉浸式城市考古主题活动暨《千里江山图》读书会活动引发了一波海派城市考古热潮。与此同时,“革命先驱 凡人日记”展也在徐家汇地铁站文化长廊上展出,该展览将开放至10月31日,有时间的市民不妨乘坐地铁前往徐家汇站,了解百年前“沪漂青年”留下的奋斗故事。

 ◇ 打造“沉浸式城市考古”模式 ◇ 

《千里江山图》是作家孙甘露的最新力作,以谍战悬疑的方式呈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的风云巨变,打捞起一段段隐藏于历史尘埃中的惊心往事,展现了一批共产党人的生死抉择和理想光芒。该书自今年5月首发以来,受到读者追捧,一些历史爱好者还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线索,自绘红色地图,前往龙华烈士陵园、慎成里等纪念地和历史建筑,去寻找和拼贴历史的碎片。

此次活动将徒步导览、情景短剧、真人游戏等形式进行了深度融合,不仅创新性地打造出了“沉浸式城市考古”这一文旅互动新模式,更解锁了红色教育的新方式,将红色课堂搬至街头巷尾,融入潮流文化元素,寓教于乐,深入人心。让参与者在体验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的独特乐趣中,重拾对历史的记忆,感悟革命者的初心。

 ◇ 了解百年前“沪漂青年”的心路历程 ◇ 

今年八一建军节,《革命先驱 凡人日记》在徐家汇地铁站文化长廊上新。此次展览专门陈列了龙华烈士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俞秀松日记本。这本日记本记载了1920年6月27日当晚,陈望道将刚刚翻译好的《共产党宣言》送到俞秀松这里,第二天由俞秀松转交给陈独秀的经过。而这本日记也是一位“沪漂青年”在上海的奋斗和革命心路历程最真实的记录。

工厂里的饭菜常常看见蚊子和苍蝇,晚间散步看见美好的景色想做诗,与知己不知疲倦地彻夜畅谈……日记还原了一个年轻人最真实的状态,也回答了那些一百年后依旧困扰年轻人的问题:刚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有着怎么样的生活状态?安于现状还是改变命运?改变命运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橱窗内,俞秀松用热爱和生命做出了值得铭记的回答;橱窗外,来来往往的人面对自己的挑战,试图给出答案。历史与现实在这面橱窗上交汇,奋斗的道路上,无数先烈前辈与我们同行。

立足于龙华英烈的资料和馆藏文物,将上海、徐汇红色历史文化与地铁艺术相结合,这场展览引发了许多市民的共鸣,也更能理解革命先烈和那段伟大的历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通讯员 王旭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