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青春答卷|旧区改造,让阳光照进居民心里
2022-10-16 青年

>>>编者按

时光如潮,不舍昼夜。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的这非凡十年,是开放拥抱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成就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文化高地崛起,打响上海品牌,获得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城市精细治理,科技惠及民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社区功能强化,旧区不断翻新,幸福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一江一河优化,景观魅力提升,归属感持续增强的十年。

十年来,上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以及“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越来越多青年人参与其中,展现出最朝气蓬勃的力量,也显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价值。

以青春之卷,答时代之问,行非凡之事,创活力之城。喜迎党的二十大,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开启迈向未来的新征程。

日新月异的北外滩。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7.5万余户这是十年来虹口区搬离旧居的家庭数量

93个这是十年来虹口区累计作出的征收决定


城市要发展,居民有热盼。对于居民来说,搬离旧居,意味着更高品质生活的开启;对于虹口来说,腾笼换鸟,意味着更宏大蓝图的酝酿。2012年,上海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进旧区改造,与此同时,一批年轻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带着阳光和朝气投身旧改一线,开始了和这片热土共同成长、蜕变的十年。

“小家”与“大家”同成长

一个虹口人的平凡生活

出生于1990年的昌正文是个土生土长的虹口人,大学毕业进入虹口区第一征收事务所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事务所大批量招收年轻人的“风口”。虹口区第一征收事务所副总经理卢福俊表示,自从旧改走上“快车道”,事务所在那几年里招收的一群大专学历以上的大学生成了旧改的生力军,而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昌正文也已经成长为事务所中最年轻的项目经理。

“18街坊、188街坊、67街坊、117街坊、101街坊、117街坊、222街坊、121街坊、106街坊、116街坊、176街坊、185街坊……涉及北外滩街道、四川北路街道、曲阳路街道、广中路街道……”当记者问起这些年来参与过的项目,昌正文如数家珍,而在他所参与的项目中,北外滩地区是最多的。

也许正是在这片热土的红墙砖瓦间日夜奔忙穿梭带来的缘分,在旧改基地上,昌正文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北外滩街道党建办的戴幸一——另一个土生土长的虹口人。戴幸一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摩登时尚的北外滩来福士以前正是她的家。有同事开玩笑说,昌正文和戴幸一是对“旧改小夫妻”,一个是街道的女婿,一个是征收的媳妇。在生活中,这对小夫妻经常一起探讨工作方式方法,为虹口区的旧改奉献自己的力量。

虹口这十年的巨变,与这个小家庭自诞生伊始的记忆交织在一起,“小家”伴随着“大家”一同成长着。2020年7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外滩成了未来开发建设的热土,也成了虹口区旧改的主战场。2021年6月28日,昆明路以南旧改项目正式签约率达到98.80%。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北外滩区域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而这也是虹口区有史以来覆盖街坊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旧改项目,由10个街坊打包组成,惠及居民6000余户。

“我小时候住在虹镇老街,如今的虹镇老街已经华丽转身为瑞虹新城。”回忆往昔,让昌正文很感慨,他的付出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一轮轮的旧改,虹口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以能为虹口的旧改出一份力感到很自豪。”

今年6月30日,虹口区185街坊等四个街坊的房屋征收签约均以高比例生效,这意味着虹口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9月 27日,虹口区252街坊首轮意愿征询以98.29%的高比例通过,开启了虹口区零星旧改攻坚战。

昌正文(中)为居民讲解征收政策。受访者供图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个征收人的“急难愁盼”

“旧改既要有速度又要有温度,始终要坚持群众工作理念,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这是昌正文的工作态度,也是他开展征收工作的“法宝”,在做通116街坊“最后一户”的工作,为征收画上圆满的句号后,昌正文再次坚信了这一点。

给昌正文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后一户”是一位膝下无子的老伯,平日和侄子住在一起,生活比较拮据。“侄子盼旧改、搬新家的愿望十分强烈,而老伯本人却拒绝和我们交流,”至于老伯不愿配合的原因,也是昌正文在深入工作后才了解的,“因为当年没有办全退休手续,致使老伯无法正常领取退休金,由此对原工作单位产生了误解,积郁已久,对我们的工作也非常不配合。”

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昌正文和同事们联动了多个部门,针对存在家庭矛盾、特殊困难等问题的居民,“3+X”矛盾化解机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心妈妈’等第三方共同参与,”昌正文告诉记者,他至今记得解开矛盾的那天,自己陪着老伯去银行领到了第一笔退休金,“他当时激动的表情,我记忆犹新。老伯还请我吃了全家便利店的盒饭来庆祝,我也特别感动。”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虹口区部分旧改工作一度按下了“暂停键”。但是,虹口区旧改指挥部反而比以前更忙了,一方面要集合力量“整建制”投入疫情防控、下沉社区,另一方面要关注旧改地块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通过电话、视频方式和居民保持沟通,及时分享政策信息、答疑解惑、缓解焦虑情绪。6月初,虹口区按下旧改复工“加速键”,首次在一天内为185街坊、212街坊,以及234、247街坊共三个旧改项目连续召开了三场听证会。为了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虹口区旧改指挥部坚持防疫和旧改两手抓,所有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加班加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联系居民有序、分散地进行咨询或签约;首次采用电脑摇号排序的方式,让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居民少跑一趟。

“我们当时在185街坊闭环管理,条件比较艰苦。弄堂里的各种设施实在是太破旧了,防疫风险也高。因为项目进度被延长了两个月,我和小伙伴们当时心里就想着一件事:尽早把征收工作做完就可以尽早让居民搬往新家,好让他们放心、安心,所以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昌正文说道,“随着185街坊以及212街坊、234街坊、247街坊房屋征收签约率高比例生效,虹口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作为参与者,我感到很荣幸。目前,我还在做一些185街坊的收尾工作。在街头散步的时候,每次看到与小伙伴们完成征收工作的地块,就特别有成就感。”

[社区微更新]

15分钟体验小而美

虹口区老旧居民区较多,依托党建引领,多个街道也正通过微更新在寸土寸金的社区里盘出“小而美”“小而全”的新空间,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其中。2021年9月 1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开始正式施行,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发挥社区规划师在城市更新活动中的技术咨询服务、公众沟通协调等作用,推动多方协商、共建共治。

嘉兴路街道正在大力打造“环瑞虹美好嘉园”多类型社区会客厅,以璟庭、建邦、天虹、安丘4个居委会为试点,积极探索和推广居委会沉浸式办公,并纳入“虹馨工程”项目。前期,街道依托专业机构进行需求调研,据此准确定位各个社区会客厅的功能目标和服务内容。“大鱼营造”的联合创始人何嘉,这些年来带领着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直专注、致力于“人人共创美好社区”。

再比如欧阳路街道正在全力打造欧阳文化活动街,以“起点小品、欧邑小站、欧阳映像、欧阳博物集、欧五小区门头、时代之声”等为关键要素,努力呈献给市民群众一个全新的街区面貌。90后海归罗允儿不仅通过竞标成为了欧邑小站的主理人,近日还与设计师朋友们一起提交了文化活动街二期改造提案,用年轻人的视角,展现出老马路不一样的风采。

旧区改造,从蜗居到安居再到宜居,共同期待下一个十年。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