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全球“码头革命”,看洋山四期创造的“神话”
2022-10-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驱车从临港自贸新片区出发,驶过壮阔的东海大桥,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便跃然眼前。码头前沿,大型远洋货轮一字排开、靠岸停泊,一排排雄壮桥吊整齐列队、有序作业,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这里悄然吞吐,各种装有产业链供应链所必须的生活用品、工业产品的集装箱在这里联通世界,走向全球。

 ◇ 坚定自主研发之路 ◇ 

站在洋山四期最高处俯看码头,目光所及尽是五彩斑斓的集装箱,AGV(无人自动导引车)在港区内往返穿梭,“聪明”地选择最优路线,把一个个箱子放到指定位置。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一个人,但码头却高效运转。许多参观过洋山四期的人,都被眼前这一幕震撼吸引,更有业内人士称其为自动化码头的“珠穆拉玛峰”。

然而,这座“珠穆拉玛峰”却是在一片质疑声中拔地而起、茁壮成长。在建设初期,洋山四期团队深知闭门难造车的道理,多次奔赴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甚至多看一眼都“不舍得”,国外专家更是当面质疑,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

这番话深深戳痛了上海建设者的内心,他们也曾犹豫彷徨过,但最终下定决心:上海港连续多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我们应该有,也必须要有一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动化港口。

决定建设那一刻,就注定了将会是一场硬仗。仅工程建设方面,就邀请了全国水运行业专家80余人召开了各类咨询、评议和审查会,仅实施大纲就反复讨论修改了50多稿。更艰巨的任务还在系统开发,“构建自动化码头‘大脑’是洋山四期建设中最大的难点,也是当时国外专家质疑中国人是否有能力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关键核心。

上港集团科技信息部总经理、时任洋山四期系统项目总负责人黄秀松回忆,当时国内尚无先进案例可供参考,连教科书都没有,只能自己尝试编写代码;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3年研发路,这群开拓者们凭着一股钻劲,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立志要为洋山四期安上“中国芯”。

上港集团哪吒科技公司总经理、时任海勃公司总经理黄桁说:“自动化码头的复杂就在于其背后拥有海量数据,这么大体量的码头,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我们当时研发这一系统,目标很明确,就是一定要成功。自动化码头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原本该领域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际龙头手中,上海港要迈向世界一流,争创世界领先,必然需要自己攻克难关、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一位技术团队成员表示。

即便千重难,也得迎头上。因为这个团队深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经过1000多个日夜奋战,无数次推倒重来,最终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随着2017年12月10日的开港,洋山四期团队实现了上海港自动化码头“从无到有”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为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等10个“大国工程”点赞,这个团队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做到。

 ◇ 从“追赶”蜕变为“领跑” ◇ 

2022年9月30日,洋山四期迎来了自开港以来的第2000万标准箱。当天,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首席远程桥吊操作员黄华早早来到工位前,看着自己的徒弟稳稳吊起这个意义非凡的箱子。

黄华感触颇深:“2017年我吊了第一箱,现在我的徒弟吊了第2000万箱。那时,码头刚开港,还很寂寥,堆场上箱不多,船更少。但现在这里巨轮列队,热闹非凡。”

黄华口中的“热闹”,在一组数据中得到了充分的应证。2022年10月2日,洋山四期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66标准箱,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从2017年建成投产到2022年,洋山四期规模不断扩大,作业能级显著提升,2018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1万标准箱,而到了2021年完成570万标准箱,作业能级达630万标准箱,全面实现了设计时的远期吞吐能力。

金燕卿和黄华是洋山四期桥吊远程操作的“黄金搭档”,他平时戏称黄华为黄岛主,他告诉记者,黄岛主平时总爱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喧嚣挂嘴上,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起初,我一直觉得岛主说的是做人的道理,但现在体会到了更深的一层。”他说,“630万不是我们终极目标,今年我们将再新增2台桥吊、2台轨道吊、10台AGV,码头自动化装卸装备生产规模将达到294台的,生产能级也从原来630万跃升至700万。”

洋山四期的每一次自我突破,都有效检验了这座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码头在设备、系统、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性和稳定性,成为了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稳定运转的一颗“定心丸”。

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顾志华在起吊第2000万箱的时候,他早早来到了目睹起吊第1箱、第1000万箱时站的点位,见证着那一刻。他说:“刚到洋山四期的时候,设备根本没有交互,指令层面也没有动作,怎么动起来都是未知数。5年了,看着它每天的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越长越‘结实’。”

目前,洋山四期三大设备数量较开港初期翻了3倍,在人工节约70%的同时,效率却提高30%。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63.88自然箱/小时,单船平均最高作业台时量58.28自然箱,生产指标屡创新高,码头整体效率较开港初期提高了30%,劳动生产率达到传统码头的213%。

不久前,洋山四期因其真正实现零排放,还荣获了全国首家5星级“绿色港口”集装箱码头。团队内的成员戏称,这是孩子5周岁的“生日礼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