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上海再发市民人文素养测评,00后得分最高
2022-10-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时隔十年,市社联再度发布《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最新报告显示,上海市民群体的总体平均分为74.7分,对比十年前的69.0分有明显提升。若按年龄阶段划分,“00后”“90后”“80后”的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其中00后得分最高。

对上海城市价值更加认同

对美好生活充满信

这十年,“我们”与城市并肩前行。《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2021)》经过对2005个有效样本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按照上海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的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得出上海市民群体的总体平均分为74.7分,对比十年前的69.0分有明显提升,总体状况更加向好。比如,对上海城市价值更加认同,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对上海发展充满期待;对人文素养愈加重视,且提升欲望更加迫切;法治意识普遍加强,更加关注法律对社会治理,尤其维护社会公德的基础性保障功能等。

调查发现,若按年龄阶段划分上海市民的人文素养,“00后”“90后”“80后”的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其中“00后”得分最高,其在“人文知识”一项上更是与其他年龄段市民远远拉开差距。

对此,调查课题组负责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光明分析认为,“00后”与“90后”往往被认为是“普遍被溺爱”和“更加自我中心”的一代,但调查结果却是与“常识判断”相悖的。他说,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尊重生命、公民意识、环保意识、审美趣味、公德修养等众多环节,包括人文知识、思想、方法、精神等各方面的数据显示,“00后”和“90后”不仅毫不逊色于父辈,而且几乎完全领先于父辈。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显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化,特别是“高校扩招”带来的人文素养的普遍性提高的直接社会效应。

知识越来越成为

上海市民更为看重的价值追求

相较十年前,上海市民的整体人文素养比预期中更积极进取和崇德向善。在对一生中最重要3项的东西进行选择和排序时,健康、财富、知识、家庭4项最多入选市民们的第一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把知识选择排在前三选项的比率对比2011年累计提升了12%,知识越来越成为上海市民更为看重的价值追求。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把自身能力性格看成是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最关键因素,而认为社会环境是关键因素的市民比例由十年前的33%下降至23.5%,表明市民的自主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更趋成熟,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认识更加客观。在面对虐待动物这一现象是,对此表示反感的市民接近八成,与2011年变化不大,但是选择主动制止这一行为的比例却从十年前的12%上升至70.7%,令人印象深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认为,市民人文社科知识与素养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在这方面开展跨度十年的专项调查研究,能够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实践注脚和智力支持。上海既是科技创新之城,也是国际文化大都市,这次调查成果为这座超大城市未来的全面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 相关新闻 ==  

第21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开启

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第21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15日开幕。本届社科普及活动周以“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为主题,通过组织开展全市性科普活动的方式展示十年非凡成就,聚力奋进新时代。

首场活动——“浦江潮涌 风来东方”主题论坛,纵览十年来浦江两岸的巨大变化,共话人民之城奋发前进的宝贵经验。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分别从上海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城市精神品格等视角,做精彩演讲。

自2002年创办以来,科普周已经连续举办20届,今年,除了推出《上海市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调查报告(2021)》,还将推出“沪上学人——我的学术与人生”系列专访、“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主题地铁专列、“在文学与哲学之间”望道讲读会系列讲座、“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等多个版块的特别活动。

科普周还吸引了社会科学学术社团、公共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区县街镇等上百家单位参与,在全市范围内向市民推出120余项社科普及活动,80%以上的项目有线上参与渠道,天天可以线上看直播,天天可以线上参加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