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八百公里的心连心,上海三明两地共青团续写青春版“沪明情”
2022-10-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全国10万大军支援三明重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号召,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不远千里来到三明,用最好的年华和青春热血奉献这片红色热土,建起一座新兴工业之城。

10月26日,上海共青团与三明共青团对口合作座谈会以视频连线方式在上海、福州、三明三地联合召开,开启了上海与三明两地共青团合作新篇章,谱写了“沪明情”又一生动实践。福建团省委副书记李腾,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丁波出席座谈会。

“山”“海”两地再携手

  开启“沪明情”新篇章  

“我叫田富钛,出生和成长在福建省大田县的一个乡村,在北京、上海创业近二十年。所以,上海和三明对我而言都是故乡,每次听到有关沪明交流与合作的消息,都显得格外亲切。”在对口合作座谈会上,上海中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上海湃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田富钛动情地说道。

听说两地的共青团要开展合作,他还主动当起了宣传员和推介员,利用手中的高端制造资源,根据三明产业协会、企业的需求,提供开展交流学习、产业对接、项目招商、股权投资等工作。“作为成长于三明、发展于上海的青年创业者,我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资源与优势,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三明市建宁县的85后邱滋润。他参与创立的互联网亲子平台“麦淘亲子”每年在上海要组织数万人次的儿童独立研学活动。“我们可以为三明籍在沪大学生开放麦淘研学老师的勤工助学岗位并进行专项招募,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其中优秀的人才。参与项目的兼职研学老师也可以接待来自三明的交流访问。以此,来增加这些青年对三明、对上海的认同感、自豪感。”

让这些在沪三明青年企业家们跃跃欲试的,是上海和三明两地共青团准备开展的对口合作项目。两地的交流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如今,两地青年有了新的联结。“我们真诚期待沪明两地青年企业家能够加强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努力在乡村振兴、产业对接、科技创新等领域拓宽合作,真正实现山海协作、山海融合、山海共赢。”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鑫、福建省老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嗣武在座谈会上纷纷表示。

日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积极服务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工作全局,上海共青团将与三明共青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发挥团组织优势,重点在红色文化交流、青年人才培训、产业合作、捐资助学等领域开展对口合作项目,助力三明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上海人民对三明建设发展提供的无私援助,永远埋藏在了三明人民的心底。” 三明团市委书记陈建秋说。万名上海子弟援建并扎根三明,形成了上海和三明两地人缘、地缘、亲缘、情缘等坚实的情感基础。“几十年来,来自上海的职工们从韶华到白头,把异乡变故乡,联结起了上海和三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现今在三明市区的沪明小学、沪明路、沪明花园,总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唤醒那段记忆。”

 “如今,最早一批建设者的孩子,恰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这是跨越一个甲子的再一次握手。” 团市委团结联络部部长、市青联秘书处秘书长陈峰表示,希望通过紧密联动闽籍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和相关协会成员,围绕“沪明情 青年心”合作交流品牌互融互通、精准合作。“山”“海”再携手,开启新时代。

发挥青联组织链接作用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发挥青联组织的桥梁纽带和智力优势等作用,是打开两地对口合作的关键钥匙。

前期,上海共青团通过梳理发现,当前三明籍在上海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IT人才协会等的成员共有5名,福建籍人士在上海青联系统的共有36人,涉及到医疗、教育、投融资等方面的领域。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三明是长征出发地,两个城市都是党栉风沐雨、茁壮成长的重要里程碑见证地。”陈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开展红色文化交流上,要牢牢抓住两地红色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共性特点。

在未来,上海市团校、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将联合三明团市委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在两地互设沪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或研学实践基地,共同举办“红色文化寻访”夏令营、“革命历史纪念日”等专题活动。围绕打造“沪明情 青年心”品牌、提升“三明后生仔”影响、深化“少共国际师”史实研究等内容,创作一批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文艺作品。

在产业合作方面,上海青联组织将积极发挥自身活力,通过制度安排促进企业家信息交流、需求对接。特别是在两地青年企业家协会友好共建的基础上,鼓励三明籍或周边县市在沪青年企业家或青年人才牵头,在常态化产业考察、项目洽谈、招商引资、农产品推介等方面,形成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努力打通投资洽谈的“最后一公里”。

“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我们可以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以点带面,久久为功,打造品牌项目、形成品牌辐射效应。鼓励两地从事乡村振兴、民宿发展、旅游交通、农产品生产销售等领域工作的优秀青年开展互动交流,通过参访、结对等形式建立长效对接机制,通过积极发挥青年力量作用,根据三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积极赢得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陈峰说。

在推动产业合作上,上海青年联合会将推动沪明青联委员、专业技术人才、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领域青年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依托三明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通过“团团助农”方式大力推介三明农特产品。积极引导上海市青联委员和青年企业家到三明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让三明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加强“产学研用”,推动两地“青字号”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深度合作,推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

在拓展捐资助学合作上,上海青年联合会将推动沪明青联委员,在三明老区苏区县捐赠一批青联“希望小屋”。同时,联合市希望志愿中心推动两地希望工程公益平台互助共建,每年在三明实施一批捐资助学、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公益项目。

加强区县深度融合

  奏响两地协同发展“协奏曲”  

今年五月,上海的浦东、虹口、杨浦、嘉定四区与三明相关区县建立合作机制,一曲协同发展的“协奏曲”传遍两地,正在逐步推动两地青少年加强交流交往。

三明市三元团区委书记顾珍表示,三元城区建有沪明小学这一沪明协作代表性学校,该校积极与广灵路小学进行对口交流及合作,推行“五个一”行动,探索了“云队课”“少先队手拉手结对活动”等协作方式,为少先队组织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特别是上海疫情期间沪明少先队员们录制专题视频《重逢》,为广灵路少先队员们送去了爱的祝福和力量。

“三元和杨浦区在教改上同为国家试点,我们将积极整合本地资源,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少先队工作模式和做法。同时,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调研交流学习或者团建联席会议,以结对共建,促进组织建设,打造两地协作品牌。”顾珍表示。

浦东团区委副书记高远表示,浦东共青团将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增强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向三明市学习好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经验,加强红色资源交流,为两地深入对口合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志愿公益凝聚“青”力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当前,浦东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区”,浦东共青团将认真学习“满意在三明”等享誉全国的创建经验,加强两地志愿者工作交往交融,积极发挥好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平台作用,让两地文明之花常开常新、越开越美。

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上,浦东团区委还将积极对接好两地青年创新创业资源,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良好契机,以浦东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硬核产业为支撑,锻长板、强弱项,推动两地在技术交流、科技研发、成果转移、技术需求对接、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在座谈会的最后,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丁波表示,要围绕大局,肩负责任,推进沪明青少年合作交流传承创新。同时,要聚焦重点,突出特色,打造沪明青少年合作交流平台,营造沪明青少年双向奔赴的良好氛围。他建议以“沪明情 青年心”的系列品牌作为两地共青团对口合作的旗帜,充分挖掘双方原有的合作资源和项目,共同深化沪明青少年交流合作,形成合力。

福建团省委副书记李腾表示,要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理念,聚焦共青团能为善为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两地共青团组织优势,把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力量动员起来,进一步加强省际联动,深化合作内涵,抓好项目实施,推动沪闽、沪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实效不断增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