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审议上海“五个新城”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
2022-10-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引导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布局落地。今天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五个新城”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

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说,“五个新城”建设坚持“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建立了高点推进、实体化运作的一套工作机制。坚持“高点站位、系统推进”,明确了新城建设发展的一张规划蓝图和一组支持政策。同时,聚焦“人、地、房、钱、权”等关键要素完成新城支持政策细化。坚持“开门推进、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城建设的一片良好氛围。适时组织新城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徐毅松说,“五个新城”建设聚焦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空间品质等领域综合赋能,推动实现“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新城发展目标。

一是产业赋能。加快推动“一城一名园”建设,持续推动嘉定国际汽车智慧城、青浦长三角软信产业园、松江G60科创走廊、奉贤东方美谷、南汇临港产业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园区。积极引导头部企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向新城布局落地,推进中芯国际、联影医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市、区共同推动230余个新城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1470亿元。促进产业规模能级稳步提升,2022年1-8月五个新城所在区(管委会)在地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43%,有力支撑了全市产业稳增长。

二是交通赋能。确立新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各新城“一城一枢纽”建设方案基本稳定,青浦新城枢纽已结合示范区线开工建设,松江枢纽已启动周边配套建设。推进对外通道规划建设,提升新城对外通达和与门户枢纽、新城间的快速联系,嘉闵线、示范区线等一批紧密支撑新城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三是公共服务和文化赋能。加大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倾斜力度。五个新城的5所市级综合型医院中4所已开工建设,加快建设上中东校高中部、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大项目,70多个市级院团优质演展活动资源全面引入新城。加大新城住房供应,优化住房结构和布局,有序推进年度1.9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9个大型居住社区配套项目建设。

四是城市空间品质赋能。优化新城整体空间格局。依托五个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强化系统性用地保障,突出交通骨架与城市空间融合,因地制宜演绎“一城一意象”。构建新城开放空间网络。完成五个新城绿环国际方案征集,推动绿环主要水系两侧公共空间贯通串联,建设一批重要区段和节点。提升新城建设品质。

“以重点功能导入、重点地区建设和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加快推动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新城。”徐毅松说,“五个新城”建设聚焦重点功能加快向新城导入。发布第一批导入“五大新城”的25个重大功能性事项。聚焦重点地区出功能出形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本完成十个示范样板区控规批复,推动新技术、新理念系统集成应用,形成“五城十区、示范引领”的规划蓝图。聚焦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落地。加快年度重大项目建设,据悉,2021年度255项重大项目中,至年底已竣工或完成80项、开工99项;2022年继续推进351项重大项目和活动,超过75%的实体项目已开工,其中一、二季度集中开工(签约)共80项,总投资额约1694亿元。

 == 相关新闻 == 

《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1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天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据介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合作,回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定位和使命迭代升级的需要,有必要制定促进商务区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

《条例》共九章六十九条,根据《总体方案》,以“强化国际定位、彰显开放优势、提升枢纽功能”为主线。围绕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等方面,结合本市实际,对商务区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保障等作了明确和规范。

《条例》明确,市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按职责推进商务区建设发展,所在地四区政府按职责、结合本辖区产业特色推进相关工作的管理体制。明确商务区管委会职责和工作机制,突出商务区管委会在区域整体规划、开发建设计划、管理标准制定、服务流程优化、政策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职能。此外,设立专门条款,对推动实现“一核”“两带”协同发展,形成跨区域协作新格局,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作出规定。

《条例》明确,商务区规划管理工作体制,对商务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商务区所在地四区政府协同配合,做好商务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的编制、报批工作作出规定,发挥区域规划在打造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中的基础性作用。

以商旅会展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端商务服务业是商务区的发展重点。为推动商务服务往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条例》从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服务进博会、会展与产业联动、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方面作规定。

《条例》还对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推动进博会相关制度常态化、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作了规定。特别是围绕加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支持引进境内外先进医疗机构、探索相关领域制度创新等作了规定。还明确了商务区管委会应当定期编制、发布反映金融与贸易便利化程度、区域贸易活跃度、会展活动影响力等的“虹桥开放指数”报告。

在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新门户;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构建商务配套和生活服务体系;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联动力度;强化服务与保障,明确各项保障措施等方面,《条例》均作出规定。

记者看到,《条例》从用地支持、资金保障、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吸引、教育投入等方面明确了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比如,建立与商务区发展相适应的用地保障机制,鼓励工业、仓储、研发等产业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实施商住用地动态调整机制。比如,支持商务区在创新会展活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比如,打造人才高地,为境外人才居留、执业、子女教育,以及国内优秀人才引进等提供政策支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