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历进博|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他们都能在进博找到好朋友
2022-11-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进博会进入半程,第五年参展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今年携手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及医疗企业,共同拍板签约,将在上海落地一个国际医学技术转化创新中心。而一些新进进博的“一年级生”,也已经收获了比想象中多的关注意向。在进博会这个世界“流转”的平台,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能找到“好朋友”。

 ◆ 五年级“老朋友”在进博结出成果 ◆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是进博会上唯一一家以技术作为商品贸易出口的展商。从第一年开始,就加入了进博会。前四届进博会中,被业内简称为东部中心的这家展商,一直坚持以技术为商品参展,领域则集中在生命健康与公共卫生主题。“我们会面向中外展商、专业采购团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展出多项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在现场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新政策动态及行业资讯,为展商进行服务对接。”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介绍说。

不少科创人,善于科研,却不善于“推销”,也让科技成果被“捂”在了深闺中。正是在五年的孜孜不倦中,东部中心将不少优秀的科创成果带到了进博会现场,被参展的医疗企业、观展的业内人士们看到,也加速了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

而五年深耕后,今年又结出了更大的果实。本届进博会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和华润医商集团携手共建的“上海国际医学技术转化创新中心”正式落地。

据介绍,这一技术转化创新中心建立后,不仅可以在进博会6天内充分展示创新成果,进博会结束后,还可以有365天的服务赋能。赋能的对象,将是很多海外的优质科技成果,在进博会上认识的全球“好朋友”,所带来的海外优质科技成果,与中国的发展需求加以匹配。“推动中小型优质的海外生物医药成果从参展商变为投资商,促进海外优质科技成果在中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

未来,上海国际医学技术转化创新中心将联动医院、科研院所、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制药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聚焦医学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就地尽快转化。还将设置技术经理人队伍,让科技成果高效地从科研院所的象牙塔走入生产与实践。

进博会上相互认识的契机,促成了多方合作。“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的平台优势,加上华润医药集团产业优势、复旦大学科研优势,此次共同打造的创新合作模式,势必会形成对技术转移未来发展的新探索,将技术转移全球合作的脚步越走越扎实。”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党委书记王海春表示,抓住开放机遇,利用进博会及溢出效应,朋友圈的扩大,也将为上海建设国际医药流通业集聚区的重要功能性平台贡献力量。

 ◆ 一年级“新朋友”收获更大朋友圈 ◆ 

开放合作,进博会最大的特点是搭建了一个“找啊找啊找朋友”的平台。就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附近,来自美国的企业USANA葆婴是今年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一年级生”。展区不大,但小而精致。

“我们主要是一家专业从事健康理念传播及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今年恰好三十而立。”正在展区的USANA葆婴销售营运与业务发展执行总监孙磊告诉记者,三十而立,也正是寻找突破的好年纪,所以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选择了进博会。

为何会在第五年选择加入进博会,孙磊表示,在这几年里,他们也发现了进博会是一个可以促进经贸合作及国际交流的高规格国家级展会。也是在这几年,他们越来越发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我们是1992年在美国盐湖城创立的,2010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已经也有12余年的本土化深耕和运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我们品牌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贡献了将近50%的销售额。”

而随着中国人对于健康生活的逐步重视,这家企业也认为是个发展的好机会,希望能在“三十而立”这个里程碑的时候更进一步,进博会当然就是最好的舞台。“在多变的环境中,我们在中国市场看到更多的机遇,和大家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我觉得进博会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现品牌实力,参与和共享中国机遇、共话未来趋势的重要舞台。”

作为第一次参与进博会的企业,这次参展,他们也做了精心的布置,在展台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了品牌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陈列了各种来自USANA的跨境购各系列产品。这几天的交流,展台来参观驻足的人不少,其中有一些就是同样来参展的进博展商。

让他们感兴趣的,正是这个年轻品牌主打的“中西融合”健康理念。“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而全面的调理,而我们的创始人是一位免疫与微生物学家,我们在做的是于细胞层面的精准作用之间的补充与搭配。”孙磊表示,2021年,USANA已经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而这些加快中医药创新的实际做法,结合中国本土特色的发展战略,让他们快速收获到了“新朋友们”的认同。

找到更多本土“伙伴”,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一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国际性开放平台,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融,与新老朋友一同“更健康”,是这家跨国企业对于首次进博之旅的期盼。“第一年,就是将我们介绍给中国的展商、观众们,让大家认识我们。”孙磊表示。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