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非遗”演绎老剧院的新风采
2022-11-08 专题

陈易指导学生参赛。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源远流长的海派文化,在设计的世界里开着永不凋谢的花,等待着无数青年人带着创意与技术来采摘。由演艺大世界和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演艺大世界文创品设计大赛,作为2022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的重要项目,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长三角多所高校和创意机构的参赛作品逾150件。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参赛师生,他们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参赛故事,不仅娓娓道出小辰光的生活记忆,还有对舞台和演出的无尽热爱。 

“班尼”奖金奖团队赛出海派气韵

将15个上海老弄堂场景融于一堂的“弄堂小辰光”,以戏曲、舞蹈、舞台剧、儿童剧、音乐会为设计元素“舞台”主题系列生活用品,歌剧《夜半歌声》海报主题巧妙融入邵万生咖啡的包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在青年教师陈易和郑丹彦老师的带领下,在不到三周时间,认真地完成了18组,几十件参赛作品,这些作品或新颖别致,或稚朴可爱,整体呈现着独特的东方美,向人们娓娓道出00后对戏剧、老字号与海派文化的故事。

《弄堂小辰光》系列文创出自00后参赛选手满虹宇、苏珂、肖雅琳之手,他们介绍自己的创意来源主要来自85后老师陈易,这组作品是以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老弄堂为灵感,在主体插画创作的过程中,设计团队收集了许多弄堂的老照片,听着陈老师讲述着儿时弄堂里的真人真事,创意地还原了上海老城区的风情。

学生们用“严肃”来形容陈易老师的带教态度。陈老师说:“上海开埠一百多年来,商业、舞台和演出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借着参赛的机会,我指导学生们以海派生活为起点,寻找历史的脉络,接受戏曲教育,‘艺’说海派生活、文化变迁史。”

陈易老师家学渊源,她的父亲陈海龙是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篾丝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父女联手培养青年学子。不久前,被喻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全球卓越印制大奖”(原美国印制大奖“班尼”奖)公布了2021年度获奖名单,版专艺术设计系选送的作品大型原创题材青砖拓印《上下五千年》手拓本荣获丝网印刷类年度最佳奖、丝网印刷类艺术品类金奖,就是出自这对父女带领的团队之手。

拥抱数字时代 师生迎风成长

数字变革,会给艺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陈易、郑丹彦等一批年轻教师选择带领学生们以“拥抱”的姿态迎接这场东风。

师生们根据比赛要求,打造了一款数字文创作品——“剧目空间·数字徽章”,他们在“演艺大世界”元宇宙内部打造了一个全新空间:师生们根据比赛要求,打造了一款数字文创作品——“剧目空间·数字徽章”,他们在“演艺大世界”元宇宙内部打造了一个全新空间:一个奔走在街头的少年,忽然拿到了一张印有“演艺大世界”和“青年报”的神奇门票,他决定前往一探究竟。帷幕拉开,少年跟随门票进入剧院内部,就此“沉浸式”地经历了一场贯穿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大戏,幸福与兴奋让他冲出舞台,来到戏院的门口,希望将神奇的门票传递给更多人。

“‘剧目空间·数字徽章’是基于普通2D徽章的平面效果,打造的3D动态数字徽章。”陈易老师告诉记者她们从最开始萌生想法,到初步设计、3D建模,再到推出视频,作品诞生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他们选取少年作为演艺大世界的衔接人物,灵感来源黄浦区报童小学,这所学校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学校,那里有众多学生为解放上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比赛准备时间有限,来不及将整个故事场景完整呈现,但她觉得数字作品最重要的不仅是在技术和视觉上的拓展,更重要的事让人感觉真诚,经过精心打磨,耗时三周,“剧目空间·数字徽章”终于初步实现出师生期待的效果。

“我的学生们对参赛过程也很满意,团队分工协作得到提升。“陈易表示,她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希望运用现代学徒制理念培养教育学生。“这种教学能让学生们的设计敢于有更大胆、更广阔的想象。”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