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上海论坛重启,海外作家“在场”感知祖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等主办的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在海内外华语文坛影响深远。在因疫情停摆了三年之后,华文文学上海论坛以在线的方式重启。第一场活动请来了著名旅美作家周励与上海作协原党组书记、资深媒体人汪澜展开对谈,向读者呈现了海外华文作家创作的现实。
据悉,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启动于2016年,每一届都邀请10位著名海外华文作家来到上海对谈交流。来自北美的卢新华、周励、薛海翔,来自欧洲的虹影、穆紫荆,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戴小华、朵拉等都曾来到这个论坛,事实上华语文学论坛已经成为凝聚海外华语作家的一个重要平台。
作为论坛重启之后的受邀的第一位海外作家,周励带来了她新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转型之作《亲吻世界》。她表示,其实对于很多海外华语作家来说,疫情不仅没有阻碍他们的创作,而且还更深入地去思考生命、人性和生活的意义。《亲吻世界》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周励告诉记者,她动笔的时候是2020年初,当时她所在的美国纽约疫情相当严重,平时繁华的街道和商场都空无一人。也就在这样的坏境和心境下,她开始了自己创作的转型。
如果说1992年推出的成名之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还有一点自传的性质,那《亲吻世界》似乎视野一下打开了,在书中周励更多地聚焦历史、战争甚至探险。喜欢游历和探险的周励,在近几十年中已经去过13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她都用母语写下自己的探索和感触。她去帕劳海域浮潜,亲眼目睹了海底二战武器“坟场”,这促使她思考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的人性。她去梵高的墓地探访,遐想一代巨匠最后的落寞悲惨时光。她还数次前往珠峰大本营,在不断的攀登中更深入地感知自己的祖国。
2020年8月周励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上海,一直住到现在。这期间她又开始了对于中国的更细致的考察。她觉得,作家一个重要的写作方式就是在现场,只有实地走到看到,才能有切实的文字流露,而不是成天坐在书房里胡思乱想。她说接下来自己想写一写纳西学之父洛克的故事,他是一位植物学家,还是一位摄影师,个人的情感故事也很精彩。她现在还在写瞿秋白,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她震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将化整为零,通过一场场在线对谈的方式进行,同时也会广为邀请居民参加,这也是上海文学走进社区行动的一部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