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悬疑剧的创作路径中,解读人性中的善意之光
2022-11-15 文体

东野圭吾讲座现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11月14日晚上,东野圭吾作品改编舞台剧《祈祷落幕时》即将在美琪大戏院上演之际,主题为“白夜初升,祈祷落幕:东野圭吾的日常之谜”的文化讲座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行。舞台剧《祈祷落幕时》导演郭洪波、资深媒体人梵一如、B站知名UP主汉森白JW,三位职业迥异的文化从业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从新一代短视频创作者、文化传播者、舞台剧导演多个视角,解读东野圭吾作品文本张力以及人物复杂性的魅力。

11月26-27日,东野圭吾悬疑舞台剧《虚像的道化师》也将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迎来首演。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推理小说界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的作品为何会在世界范围内长盛不衰?通过戏剧舞台上更为强烈的戏剧和视听冲击,人们也在这些“顶流”推理作品中看到悬疑剧的创作路径,从中解读人性之光。

 ◆ 透过悬疑解读人性之光 ◆ 

当天讲座伊始,嘉宾们各自分享了他们与东野圭吾作品结缘的经历,他们无一不被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悬疑推理部分所吸引,又被结局的深刻性所折服。为什么东野圭吾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嘉宾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在他们的印象中,一方面,2007年左右,改编自东野圭吾同名小说的日剧《白夜行》在中国瞬时大热,推动了第一波“东野热潮”。与之相伴的是东野圭吾的小说作品在这一时期被大量引进,同时,他的出书速度快,保持出现频率,加速了其在国内的知名度。小说与影视作品在相辅相成间不断使东野圭吾的作品在中国扩大了影响力。

另一方面,悬疑推理在中国颇有市场,而东野圭吾的作品则基于本格推理,在情节设计上更为扑朔迷离,擅长倒叙推理的他不时设置意想不到的反转,让读者在“解谜”的过程中大呼过瘾。此外,东野圭吾在小说中还会夹杂社会推理的人文关怀,书中充满悲剧性色彩的人物揭示社会阴暗面,引发众人的共鸣。

他的作品中,既有人物成长,也有对日本社会的洞察。其早期作品更为注重本格推理,后期作品,即更为大众熟知的作品,则趋向于日常,展现日本社会现实。三位嘉宾着重阐释了东野圭吾创作路径的转变。通常“犯罪”只是引子,但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性的善与恶。他将人物在黑暗的社会中逼上绝路时,点破人性中尚存的善意之光。

 ◆ 明暗对照在舞台上呈现互文 ◆ 

舞台剧《虚像的道化师》剧照

即将在东艺上演的舞台剧《虚像的道化师》由短篇集汇成,这些案件或许离奇莫名,或许经过嫌疑人伪装,很难判断虚假真实,经由“神探伽利略”汤川学的推理求证,解开层层谜团。导演赵淼希望这部剧呈现一个残酷的剧场世界,亦或是名利场、修罗场,演绎“剧场也是案发现场”的沉浸式破案之旅。

其实,赵淼导演的作品风格一向有着高度的假定性,无论是早期的《水生》《化水》,还是《回廊亭杀人事件》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经常是一名演员分饰多个角色,以形体剧带来多面解构。对于悬疑故事的讲述,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至关重要。导演赵淼在原著小说的强基础上,在舞台化呈现中精准锁定了“节奏”这个重点,使舞台充满一种高度浓缩的时间感,演员一出场便为观众呈现出强节奏和高行动力的视听冲击。

据赵淼透露:“我们几乎不会在一个场面停留5分钟以上,除了视觉上的新鲜感,这也便于埋下线索。在做很多场面处理时,会以观众的角度来设想多种答案,排除掉最容易想到的处理方式,一直挖掘到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导演赵淼在处理紧张的推理和内在情感的融合时,节奏把握张弛有度,悬疑处节奏强、调子冷,情感处则会呈现出舒缓与暖色,形成一曲起起伏伏的交响篇章。

其中,《虚像的道化师》也充满着东方文化质感的表达。该剧的音乐融入了中国戏曲中锣鼓的元素,并与中国传统音乐与古典西洋音乐、电子乐融合。除此之外,对于演员台词的东方表达,赵淼认为语言是人物内心的一种写照,“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是东方人的智慧,“在身体变得重要的前提下,台词会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对台词的甄别和选择会更加苛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