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向舞而生,上海芭蕾舞团原创新作《大地之光》将迎世界首演
2022-11-1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11月20日、21日,上海芭蕾舞团2022年原创芭蕾新作《大地之光》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迎来世界首演。作品由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担任编导,携手知名灯光设计刘海渊及上芭自主创作团队共同打造。11月16日下午,《大地之光》首次片段彩排正式亮相,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的带领下,该剧主创也正式与媒体见面,畅谈创排心得。

这部聚焦于当代生活的作品,以人们身处逆境时的内心活动为切入,将希望之力、信仰之力喻为“光”,讲述了“逐光者”为改善境遇、点亮世界而最终成为“光”的故事,以此赞扬生命在深陷困境时的无畏、不屈与顽强。而坚持每年以一部原创新戏开启创作节奏的上海芭蕾舞团,这一次也让更多年轻的舞者和幕后创作者独挑大梁,践行上芭在艺术殿堂不断追光的传承之路,可谓深具现实意义。

 ◆ 青年探索成长之路 ◆ 

《大地之光》首演在即,目前,全体演员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每天都在排练和联排中度过。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戚冰雪、青年演员许靖昆、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张文君将分别饰演“光”“逐光者”“守夜人”的角色。

作为编导,吴虎生在排练过程中不断为演员们剖析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情绪的转变,每一位演员也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揣摩人物、打磨动作,在细节中追求极致,以期为观众展现一个个饱含情感、充满张力的人物。

今天首次集体排练亮相后,坐在台下的吴虎生看起来特别激动,眼神中写满赞赏,他对伙伴们的呈现甚是满意,这一点也得到了辛团在现场的积极回应。辛丽丽感觉这些年轻的孩子们羽翼已逐渐丰满,经历5年磨砺,吴虎生作为编导以来的作品,也逐渐走向成熟。这一天,对吴虎生来说,更是双喜临门。首先新作《大地之光》正式与媒体见面,二来,这位新的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刚刚上任5天。

“我非常幸运,生在非常好的时代,也有着非常好的团队。原创对上海芭蕾舞团至关重要。我们从海派芭蕾《白毛女》开始,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创作轨迹,这也成为上芭的基因。作为领头人,我更要带领我的团队继续传承好上芭的创作基因,创作出更多的海派芭蕾原创作品。”吴虎生说道。

今年三月,《大地之光》正式进入教室排练阶段,“居家”时期主创团队仍旧坚持“停演不停工”,通过线上会议讨论剧本、舞美等方方面面的创作。5月3日,辛丽丽团长即带领吴虎生、戚冰雪、张文君等一支七人的“突击队”实行驻团闭环管理。正是对芭蕾事业的初心、对海派芭蕾的满腔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令大家克服了睡行军床、生活的不便、内心的迷茫等各种困难,摒弃杂念、一心沉浸于作品创排。

6月5日,在历经三个月的潜心创作后,《大地之光》在线上进行了首次排练直播,吸引了超过41万人观看,网友们通过这种全新的方式感同身受地参与到这部新作品的诞生和成长中。

说到创作心得,吴虎生深深感受到了一路走来的艰辛,作品从去年年底开始酝酿,他亲历这颗幼苗从一个小光点不断发酵并放射光芒。吴虎生表示,他一定会坚持自己的创作特点,重点笔墨于芭蕾特点以及与音乐的融合。通过芭蕾肢体来感动观众,讲述原创的海派故事。“创作没有捷径,必须啃最难啃的骨头,走最难的道路。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会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 为青年创造更大舞台 ◆ 

作品的交响性是《大地之光》的主要特点,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吴虎生通过编舞与音乐进行对话,他选用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和贝多芬的音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编曲和段落衔接部分的创作,让音乐整体更加连贯流畅、展现出更丰富的层次。

这部作品也是吴虎生在叙事性编舞上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为了让作品在呈现形式美感的同时,也能展现出艺术创作的思想性,他和编剧在创作初期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打磨剧本,经过四稿修改,设定了“逐光者”“守夜人”“光”三个具有鲜明符号的人物,故事围绕“逐光者”摘取光的历程展开。

“我在编舞时力图通过肢体语言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不断完善后的剧本也为服装、灯光、舞美创作定下了基调,从而令整个作品传达的核心思想贯穿始终,”吴虎生介绍道。

已公布的《大地之光》排练照上,女演员身着tutu裙,立起脚尖,舞姿却并不“古典”,甚至令人意想不到,对此,吴虎生说道,“这样的效果和冲突是我故意而为之的,我想保留tutu裙和脚尖鞋这两大古典芭蕾元素,但同时打破原来程式化的编舞和衔接,以贴合剧情的表达和人物的属性展开创作。”事实上,为了展现其当代属性,《大地之光》的tutu裙在材料、颜色、制作工艺上都进行了全新尝试。古典芭蕾元素与当代设计、制作碰撞的服装、古典音乐与当代芭蕾风格的肢体表达,以及充满未来感的舞美设计将为观众呈现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从而打破时空的界限,表达生命中的“不屈”和“叛逆”。

“2017年,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相信我能够编舞,那个人就是辛丽丽团长。当时硬着头皮,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难说再见》。”正如当年辛丽丽团长成为吴虎生的引路人,上海芭蕾舞团对台前的青年舞者以及幕后创作团队的培养,也让更多年轻人挑起大梁,成为艺术创作的生力军。

发布会上,辛团对后辈的爱总是溢于言表。吴虎生说道:“作为我本人,一定会坚持在创作道路上不断尝试,在编导方面即便没有成名之作,至少也要成为那束光,为后来的年轻舞者照亮前路。”

这次作品的主演几乎都是Z世代。剧中扮演“光”的戚冰雪也在这次创排中经历了内心世界的变化。“确实如辛团所言,刚开始我没有太进入角色,以为自己只是一个领舞,但后来随着独舞等舞段的加强,我逐渐意识到光的用意。我喜欢这部作品的意义,它符合当下我们在困难中向阳而生的心路历程。”扮演“逐光者”的许靖昆认为,这个角色的意义在于,“你要敢于尝试,敢于探索,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大地之光》是一部充满了能量的作品。”

经过五年的沉淀和积累,年轻创作团队正在脱胎换骨。《大地之光》是传承,也是突破,更是上芭人对海派芭蕾艺术风格未来之路勇敢的探索。“芭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表演、创作人才的培养,健康的人才梯队建设也为海派芭蕾的代代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地之光》的诞生让大家看到我们自主创新、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努力和决心。”辛丽丽团长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