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再造,“淮剧学馆制”助推青年演员扎实成长
2022-11-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淮剧团的“学馆制”培养体系让青年演员即便踏入了社会,也依然可以享受到名家的“小灶”训练,安心学戏,挺进舞台。上淮青年小生孙逸夫昨晚就站到了宛平剧院大剧场的中央,把这些年和名家老师们学习的好戏一一呈现。这也是“春华秋实季 风华正茂时”淮剧学馆制青年演员系列汇报演出的一部分。

孙逸夫昨晚演的是《珍珠塔·赠塔》《血冤·识真》《穆柯寨》等多出经典淮剧折子戏。这都是很吃功夫的淮剧小生看家戏,而且反差极大。孙逸夫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血冤·识真》中他演的是反派小生,从醉酒上场到最后被识破,人物情绪的变化要通过表情来展现,具有相当的难度。而《穆柯寨》中他演的是武小生,不仅有文戏,还有武戏,在文武并重中呈现自己全面的实力。这些对任何一个小生演员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这些戏,都是孙逸夫近年在上淮“学馆制”框架下,从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仲平和王世民那里学来的。“老师指导我表演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传承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于剧目演绎、人物塑造、情感把握等方面的学习,将精华得以代代相传,更重要的是老师身上那股坚持、执着的精神,这是相当宝贵的,我们青年人应该深刻领悟并学习。”孙逸夫说。

其实对于像孙逸夫这样的90后青年演员而言,从戏校毕业进入院团本意味着学院化学习之路的终结,按照一般演员的成长路径,未来一切都得靠自己拜师学艺,在舞台上慢慢摸索。但是上海淮剧团在2017年建立的“淮剧学馆制”,让青年演员继续接受学院化正规培育成为可能。孙逸夫2014年入职上淮,3年之后启动“学馆制”让他深受其益。可以说,“学馆制”的建立对于经验不足、对未来有些迷茫的青年演员而言是十分及时的。学院化培养教的只是一些基本功,毕业生到院团时其实还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很需要“回炉再造”的。现在的“学馆制”等于是将学校的职能进行了延伸。

“淮剧学馆制”的背后是一套扎实的培育计划来支撑。由淮剧名家亲自示范,进行身段指导、程式规范、声腔训练等一系列教学,并提出“五年规划”,一年一出大戏排演,让青年演员“以演代训”,增强舞台实践力。此次“春华秋实季 风华正茂时”展演,更是把舞台交给青年人,让他们在二三十岁的年纪就可以有举办个人专场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给他们的一种激励。

几年来,在“学馆制”的框架下,青年演员先后推出了全本淮剧《白蛇传》、淮剧经典《王宝钏》、移植排演淮剧《杨门女将》、全新打造淮剧《赵五娘》,复排淮剧《水漫泗洲》等。而在基本功和经典折子小戏的传承和培养上,剧团也同样不遗余力,由名师名家一对一教学,曾先后上演了《扫松下书》《珍珠塔·赠塔》《吴汉三杀·三杀》等多出淮剧经典折子戏,无不体现出剧团在培养全面型、复合型青年淮剧人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