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餐厅”化身“居民议事会”,擦出社区治理“新火花”
2022-11-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老牌网红餐厅“玛格萝妮”改名字了?作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启蒙西式简餐店之一,22年来,它凭借着对食材品质的追求和亲民的价格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发展至今在上海已有7家门店。近日,当记者来到“玛格萝妮”位于虹口区北外滩街道昆山路的“元老级”门店时,发现玻璃窗上新挂了一块霓虹灯招牌:“昆山·玛格邻聚荟”,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昆山·玛格邻聚荟”这个名字是由住在餐厅楼上的居民林琴怡起的,每月的15日,这里会成为昆山居民区的议事会议室。

“我们昆山居委的会议室在3楼,平时一些老年人行走不太方便,而原本设在长安小区里的1楼会议室现在也因为美丽家园改造无法使用。”昆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冬妹说道,“于是,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玛格萝妮’。这家店在2019年店面翻新后,不仅加入了一张时尚长桌,还配有投影设备,这不就是现成的会议室嘛!”黄冬梅一边琢磨一边立即联系“玛格萝妮”餐厅的负责人董欢和他的女儿董佳尔。她的提议立即得到了董欢父女的积极响应,他们非常愿意把餐厅的一个包间无偿贡献出来作为昆山居民区的议事会议室。

之后,党员于宏提议,可以为这个议事会议室取一个名字。这个想法得到了昆山居民区党总支的大力支持,于是黄冬妹在党员志愿者微信群中发起了一场为议事会取名的头脑风暴:“昆山党群之家”“昆山港湾”“昆山居民交流站”……大家在线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热烈,最终“昆山·玛格邻聚荟”这个名字脱颖而出。林琴怡解释说:“远亲不如近邻,既然做了邻居,大家就要互帮互助。在‘昆山·玛格邻聚荟’的议事平台上服务好更多小区居民。”董佳尔是一个85后,她还发挥自身设计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为议事会设计了LOGO,“昆山·玛格邻聚荟”议事平台就此诞生。

居民们第一次来“昆山·玛格邻聚荟”议事,就把一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原来,建于1982年的昆山路103弄小区,居住着约80余户居民,小区的“前身”是学校的职工宿舍,因此这个迷你小区也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教师楼”。由于小区公用面积不足、外来租户增多等因素,长期以来飞线充电一直是困扰小区居民的“老大难”问题,虽经街道、居委和物业多次整治,但始终无法彻底根治这个“顽症”。

于是,昆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小区居民和物业,在“昆山·玛格邻聚荟”里商讨解决事宜,最终在虹口区房管局、北外滩街道房管办的支持下,决定在这里实施充电桩停车棚改造项目。停车棚选址在小区里的一处过道,这里原来是居民用来堆废弃物和养狗的地方,脏乱差是常态。经过一周的改造,现在这处原本堆满杂物的废弃过道已变废为宝,真正被利用了起来。经过董欢父女和小区居民代表共同商议,停车棚不仅有了自己的名字“103弄彩虹亭”,董佳尔还为车棚墙面设计搭配了以彩虹为主题的彩绘墙,让整个空间一下子元气满满。“除了留学的那几年,我一直和家人们生活在虹口,对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餐厅里的许多老客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很珍惜这浓浓的人情味。作为一家社区属性比较强的餐厅,可以为这里更好的发展做一些事情,感到非常开心。我也希望可以用年轻人的热情和智慧,多贡献出一些力量。”董佳尔说道。

“昆山·玛格邻聚荟”议事平台自从成立后,成为了昆山居民区党员、群众日常议事协商、座谈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一次次议事,不仅提升了项目落地的效率,还提升了邻里间互相帮助带来的幸福感。记者了解到,昆山居民区党总支在“昆山·玛格邻聚荟”议事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深化,形成“议+N”工作制度,将平台的议事会功能拓展延伸为协调会、座谈会、评议会……同时还融入社区各类活动、讲座、培训等用途,将其真正打造成为民用、民治、民享的多功能平台。昆山居民区党总支经过集体商议,将每月15日定为“邻聚日”,在“昆山·玛格邻聚荟”的平台上引导党员、骨干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共同加入到小区楼组治理工作,不断打造楼组自治特色品牌,营造和谐浓厚邻里氛围,带动更多党员、居民提升自治水平和小区治理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