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TALK|大先生俞丽拿:《梁祝》之后,蝶舞桃李间
2022-11-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时隔63年之后,俞丽拿都仍然记得,自己在兰心大戏院首次公开演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打扮。衣服是上海音乐学院配发的演出服,白衬衫、蓝裙子、黑皮鞋,“黑皮鞋上面还配了一双白袜子”,已经82岁高龄的她说着说着笑了起来,像是又看到了18岁时拉琴的那位少女。

俞丽拿82岁高龄登台

俞丽拿原本是不愿意学小提琴的,“一开始叽叽喳喳,跟杀鸡似的,多难听啊”,但大二那年的这次演出,让《梁祝》一炮而红,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就像她毕业后原本是不情愿留校做老师的,“我会拉不会教啊”,但在师长们游说后,她这老师不知不觉已经当了60年,成为了桃李满天下的上音“大先生”。

命运或有起伏,但从不嗟叹;君子随遇而安,气定神闲。即使70周岁那一年已经举行了封琴音乐会告别舞台,但11月23日晚,历代学生们为她在上音歌剧院举办的从教60周年纪念会《俞丽拿和她的学生们》上,学生们要她最后一起上台拉一曲,俞大先生还是自己化了妆、换了漂亮的演出服,欣然再拉一次《梁祝》。

68名历代学生和老师同台

 ◆ “我就是个听话的乖乖女” ◆ 

俞丽拿拉小提琴,一开始真的非她所愿。1951年,进入上音附中的前身“少年班”(相当于现在的初一)后,11岁的她和所有人一起,头半年都在学钢琴,然后考试。考完试就有一位老师等在教室门口,拉着他们的手,一个一个地看“手相”,“也不知道干嘛。”

寒假后,下半学期开学了,教室门口墙上贴了一张通知,同学们有的被安排拉大提琴,有的弹钢琴,还有的拉小提琴。俞丽拿看见自己被分在小提琴的那一组,颇有些郁闷:“我钢琴都弹到一定程度了,怎么让我去拉难听的小提琴啊。”

很久之后她才知道,拦在教室门口看“手相”的老师,原来是在看他们适合什么乐器,手宽手指又粗的就拉大提琴,手宽但手指不粗的就小提琴,手不够宽的就留在钢琴。

郁闷归郁闷,但俞丽拿一直很听话,“从小到大都是服从分配的,也就服从了”。她有个特点,干什么事情都特别努力,所以尽管她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但她仍然迅速成为了8位小提琴学生中,拉得最好的那一个。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开始筹备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作品,何占豪、陈钢两位学生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院领导力排众议,作为“洋为中用”的案例被选中。1959年的五四青年节,作品先由两位作曲在院内的贺绿汀音乐厅作内部汇报演出。“何占豪拉小提琴,陈钢弹钢琴,把《梁祝》从头到尾拉了一遍。何占豪是浙江越剧团来的,团里都是民族乐器,就他一个人会拉小提琴,他对越剧的风格非常熟悉,所以拉的味道很好,可一到技术段落,他两个手就会打架。”俞丽拿笑着说,两个人很激动地演完一首曲子,下面观众却没什么反应,他们就都慌了。

俞丽拿首演梁祝

在五四青年节之前,学校其实已经确定了由俞丽拿来正式拉小提琴。“我们实验小组几个人拉琴,教研室的教授们听了之后就让我拉,没有什么竞争的概念,他们认为谁上台合适就谁上,我反正还是服从‘分配’,‘你们愿意叫我,我就好好干’。”

原本没有压力的俞丽拿,看到两位作曲演完没反应,对正式演出的担忧就跑出来了。“我想好好拉,但又怕没人鼓掌,怕这个作品给毙了,心里特别没底。”

然而,23天之后,这部倾注了作曲家和很多上音有识之士心血的作品,在兰心大戏院正式首演时轰动一时,俞丽拿用小提琴完全拉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神韵,随后成为中国乐坛的一大盛事。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三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半个世纪以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伴随着俞丽拿的琴声享誉国内国际乐坛。

 ◆ “让我拉琴可以,我不会教啊” ◆ 

俞丽拿一战成名后,多了很多演出任务。次年她被文化部选拔,在新组成的“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中担任第一小提琴,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并荣获第四名。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重奏比赛中获得成功。

上音女子四重奏组

演出任务多,俞丽拿向往的是舞台,但5年制的管弦系本科念完后,上音让她留校任教。“我还挺不情愿的,我拉得好,哪里会教啊!而且当时中国小提琴都还没多少教学理论,老师们教我也是摸索着教。”

她再次选择了“服从分配”,其实也因为在德国的比赛经历,让她看到了中国小提琴水平和国际上的差距。“小提琴是洋乐器,可外国人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人拉不好就会原谅你。国际比赛第一轮,拉巴赫、莫扎特、帕格尼尼,风格一个不对,马上刷掉了,一点不留情面的。我们接班了,那老一代的责任就到了我们身上,我们是有责任的。”

责任是个很大的词,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82岁的俞丽拿回忆时似乎仍能清晰记得那时候的纠结,她拧着眉毛说:“一开始教学生,我傻了——学生拉完,我一听不对,又讲不出来为什么不对,比划半天,我一急就说‘琴拿过来,我拉一遍,晓得了吧?’老师不会教就是这样的,都是‘我拉一遍给你听’,但学生不是听了就会懂的啊!”

向观众致意

她又拿出了死磕练琴的劲头琢磨教学方法。《梁祝》有地方戏曲风格,但年轻时刚拉时俞丽拿什么都不懂,就反复看越剧《梁祝》的舞台剧和电影,甚至去学戏曲唱腔,“其中很多技术都是琢磨出来的,像有中国特色的滑音,是从越剧传过来的,谱子上写得不太能够明白,实际上有个秘密——上滑音是快的,下滑音是慢的,可以表现梁山伯和祝英台十五六岁的初恋,非常甜蜜、单纯还带着一丝羞涩。我们拉得出那个味道,但很多外国人看着谱子,是反过来拉的,听起来就像在说‘你和我好吗?不好拉倒!’”她的钻研得到了外界的普遍认可,越剧大师袁雪芬有一次碰到俞丽拿,特意用越剧里的绍兴官话和她打招呼,“哎呀俞丽拿同志,你们那个《梁祝》里的《楼台会》用的是我的唱腔。”

这些在小提琴的西洋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被俞丽拿吸收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几年摸索下来,她终于可以说出来学生哪里为什么拉得不好了,“作品的关键要领都能讲清楚了。”而60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从不认为其中有充分,“从教第一个学生到现在,我一直在学习,从学生身上、从世界来上海的名家身上,他们的观点我会思考,的确有道理的,就纳入我的教学理念;另外我一直做国际比赛评委,也能紧跟国际‘行情’,了解国际水准,正因为我从不认为自己是老教师可以吃老本,所以80多岁了才能还有新东西。光有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演奏经验,这是绝对不足的。”

 ◆ “教学让我年轻,每天都是正能量” ◆ 

学生们在老师家团聚

俞丽拿从教60周年纪念音乐会的最后,她和包括黄蒙拉、王之炅等人在内的历代优秀弟子一起上台,超过60把小提琴同拉《梁祝》经典片段,掀起了全场高潮。“问我这么多年教了多少学生,我不知道,就像问我拉了多少场《梁祝》我不知道一样。”俞丽拿并不太在意数字,在她看来,“让中国人民喜欢小提琴,让中国学生在世界上有竞争的一席之地,这是我们这代人终身的目标。”

俞丽拿先生是上音拥有终身教职的老师,终身从教,在她看来不是负担,而是莫大享受。她的丈夫这两年阿尔兹海默症严重了,住进了学校隔壁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她也从莘庄的宅子里搬到了上音旁边的家属区租住,请了一位住家阿姨帮忙送送饭,“我家老头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免狂躁、骂人、摔东西,都是负能量,但我很幸运,能一直和年轻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正能量。这让我感觉自己也很年轻,小区里有很多退休了的上音老师,八九十岁了,我看到他们才会突然想起来,自己应该是这个队伍里的。”

校领导为俞丽拿先生颁发荣誉证书

她笑呵呵地谈着生老病死,浑不在意,支撑着她的是学生们,但学生们又何尝不是从她这里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她的爱徒王之炅,已经是成名许久的小提琴家,如今是上音管弦系副主任,但在老师面前,她似乎仍然是9岁时来找老师学琴的小女孩。

王之炅至今记得,第一次到俞老师家时,老师位置背光,旁边蹲坐着一只“巨大的”比格犬。“不大呀,比格犬才能有多大?40斤吧。”俞丽拿笑眯眯地补充。可对也仅40斤的小女孩来说,这些都是山大的压力。渐渐地,王之炅发现,俞丽拿老师非常和蔼也非常耐心,一直等她学得深了,要求才变得严格了许多,但仍然像家人一样慈爱,“从未挨过骂”。

俞丽拿的严格,更像是对她自己严格。已经82岁高龄,至今仍然不丢课,一个星期的请假这种从未有过,甚至她生病了躺在医院病床上,只要有可能,还把学生叫到医院来上课。王之炅如今也做了老师,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有多不容易。

学生记得在老师病床前上课的情景

对待学生们,她总是竭尽所能。稍微年轻一点的时候,只要有学生出去参赛,她都是陪着备赛的,赛场、酒店两点一线,完全不会假公济私去旅游;每年学生到老师家里来聚餐,年轻的时候她都会亲自下厨烧饭给学生吃,“后来年纪大了不行了,就让每家带一个菜”;疫情要上网课,老太太自己钻研,发现一个APP上课效果最好,她自掏腰包花钱充会员,给学生们上课,寒暑假还给他们免费开小灶。

这么付出,因为俞丽拿能理解琴童的辛苦,她戏言,进了上音附中、附小,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你就是这个专业,将来基本不太可学其他专业了,即便不是最有天分,也只能走这条路,所以有才能的、有天分的甚至很差的学生,我们都得教出来,让他们能拿小提琴工作。”

俞丽拿为小提琴“讲中国话”,毕生做了极大的贡献,比如在上音就有“必考中国曲目”的要求,而在她无数的学生看来,这个必考题,和老师备考前准备的“必吃的蛋糕”一样,将影响自己终身。

这,大概正是一位大先生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