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泥城青年为老人撑起“防疫伞”
2022-12-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都很拼,特别是90后的,一点都没有90后的娇气,这些孩子都是我们基层的将来。”浦东新区泥城镇海关村党总支副书记宋秋萍由衷地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

从防疫“二十条”到“新十条”,国家防疫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眼下,海关村村委会的年轻人正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老人撑起“防疫伞”。

 // “白+黑”说服老人家属接种疫苗 // 

90后周丽慧2019年5月才正式进入海关村村委会工作,平时主要负责卫生等工作,其中就包括疫情防控、疫苗接种。

本轮新冠疫情发生后,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成了重中之重。疫苗接种为老年人的健康筑起一层屏障,海关村党总支书记龚良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并制定工作计划,全村被划分为8块区域共21个“网格责任包干区”,发挥辖区工作人员、党员、村民组长、志愿者等骨干力量,重点走访高龄老人,及时反馈老年人接种疫苗后的身心状况,有效掌握老年人健康数据和行动轨迹,以动态管理实现老年人疫苗接种“应接尽接”。

作为条线负责人,周丽慧深知此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但为了辖区内的老人多一重保障,即使再苦再难,这项工作都必须推进下去。

周丽慧发现,在实际接种过程中,会碰到有的老人觉得自己不会外出,并不需要接种疫苗,也有的对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担忧。“对此,我们8个网格长根据自己片区内的老人实际情况,建立一户一档,研究他们的顾虑所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助,一起上门为他们做思想工作。”于是,年轻的网格长们开始进入“白+黑”工作阶段,即白天上门走访,动员老人接种疫苗,晚上开会研究讨论老人的顾虑,第二天再派出不同工作人员对老人做思想工作。

有一名90岁高龄的老人,自己非常有意愿接种疫苗,可是家里人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坚决不同意老人接种。对此,周丽慧和伙伴们商量着如何消除子女的顾虑。首先,他们派出了一名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的身体状况做了一个详细的评估,然后,再以实际案例告知老人子女疫苗接种的必要性。通过几次上门,老人的子女最终同意了接种。

 // 收获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 // 

海关村的网格长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年轻人多,干劲也足。

刚开始疫苗接种的时候,老人们都是乘坐镇里统一的大巴前往医院接种,渐渐地,大家发现,老年人由于腿脚不便,上下车的时候有点困难,大巴车的台阶都比较高,对于老年人而言比较危险,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开自己的小轿车接送。

“大家都是凑满一车老人后主动接送,从不计较自己出车几趟。”本轮疫情中,村里收获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主动请缨,为老人填报表格,有些老人会晕车,他们就想到了准备好清凉膏、话梅等来缓解老人的晕车情况。下车到达医院后,主动搀扶好老人过马路,进入医院为老人拉接种条形码,事后贴心地为老人寻找位置留观,并上前询问有何不适。

每个接种完成的老人回家后,年轻人会第一时间嘱咐他们多喝热水,不要洗澡等,在接种当晚还会电话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第二天再上门看望老人,以便及时掌握突发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与村居形成呼应,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多措并举,包括延长每天的新冠疫苗接种时间,从原先的16:00延长到20:00;除了常规类注射型疫苗,还全天开放吸入式新冠疫苗接种,为恐惧打针的居民带来新选择等。

为了满足上门接种的需求,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安排了接种小分队,专门对经过评估后的老人上门提供疫苗接种,打通接种“最后一公里”。截至12月20日,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辖区65位老人提供了上门接种服务。

高强度的工作中,周丽慧也“阳”了。“由于我接种了三针疫苗,所以这次感染并没有太多症状,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去动员老人接种疫苗的信心,因为只有接种了疫苗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周丽慧说,“等身体康复后,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