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露营地、零废弃花园、乡村元宇宙……这里的乡村振兴有点特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要说2022年在年轻人中最火的生活方式,那必定非露营莫属了。近日在闵行区浦江镇汇中村,一个新兴露营地:栖村,正在成为沪上文青们的新晋打卡点。有意思的是,当记者把栖村的地址输入电脑后发现,地图上显示的名称是汇中村村委会,这是怎么回事呢?
村委会成了新晋露营地
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栖村谐音七村,LOGO由7片叶子组成,代表着浦江镇7个保留村,每一片叶子分别代表着新农村、新媒体、文创、公益、艺术、健康、成长。我们率先选择落户在大治河以南‘一带六村’中的汇中村,希望以这里为起点,开启新品牌、新事业。”项目负责人、80后女企业家李燕介绍道,“栖村以原创+理念,结合文化+艺术+产品+公益+新农村,融合本土特色产品实现创新、融合、销售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我们以精致露营为主题,承接企业特色团建活动,以林下空间和室内空间互动作为先行先试,通过资源整合,联动多个产业,通过主题活动汇聚社会小型团体、企业团体,地方区域性大型人群,以此带动、带活村域内其他资源产生经济价值。目前已对新媒体直播运营、慈善超市项目、普特儿童联合德育基地、健康餐食进行了业态融合。”
步入栖村,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庭院C位的大帐篷,天气转凉,在这里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围炉煮茶,再惬意不过了。而在帐篷的两边则是由原本的村委会平房改建而成的直播空间、聚会空间、展览空间、办公空间……大气明朗,简约时尚。在展览空间里,记者看到了若干幅五彩缤纷、充满童趣的画作,让原本静态的空间一下子活泼生动了起来。原来,它们都是出自上海飞叶艺术特殊教育中心的“星星的孩子”之手,据悉,其中的几幅作品已经被李燕选中,运用到了一些居家用品的包装上,这让孩子们雀跃不已,获得感与成就感倍增。
打开平房旁边的一扇门,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扑面而来:在一大块被天然河道包围着的林地里,几个颜值爆表的帐篷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颇有一番精致野奢的感觉。这里实行的是预约制,虽然刚对外官宣没有多久,但是一到周末,这里便一位难求,人气爆棚。
“做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吸引更多村外面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到村里,栖村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未来可期。” 汇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陶佳瑛说道。原来,李燕之前的公司设立在镇上的科技广场里,今年年初,李燕来到汇中村后,被这里所吸引,于是向陶书记提出了想在这里创立栖村的想法。同样是80后的陶书记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大好前景,但是在村里走访了一圈后,并没有物色到合适的地方来承载,心里非常着急。“这么好的乡村振兴项目,我一定要牢牢抓住,于是,我就想到将自己平日里的办公地:村委会让出来。我们村正在造一个公服中心,之后村委会会搬去那里,其间的空挡时间我就向隔壁村借了一个地方办公,虽然会造成不方便,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村子里来了一群00后
与村民共创零废弃花园
陶书记告诉记者,前几年为了配合市政工程,汇中村有部分村民已经搬离了此地,在剩下的村民中,老年人的占比颇高,如何激发村里的活力,也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近,在村里时不时会出现许多年轻的面孔,格外热闹,原来,他们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小花梨团队,指导教师是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林轶南,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引领、号召村民们一起,打造属于汇中村的零废弃社区花园。
“这个项目以零废弃为主题,倡导在景观营造、植物配置、艺术装置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回收利用废弃材料和垃圾,打造绿色环保的社区花园。”项目对接人、华理艺设学院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研一学生吴思远说道,“在前期的走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村内公共空间环境较乱,杂物多;缺少休闲空间和纳凉场地;公共空间缺乏长效管理,需要定期清理杂物;废旧物品常被直接丢弃,变废为宝的经验较少。之后在和村民的沟通中我们得知,他们希望增加公共区域和社区活动空间,提高利用率;在林下增加休憩和纳凉的座椅;增加儿童游乐的空间;鸟语花香,增加生物多样性;既有农村乡土气息,又有市区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融入花园中。基于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汇中村·汇众人, 零废弃社区花园营造活动方案’。”
上个周末,小花梨团队和村民们一起成立了汇众人共建坊,顺利开展了废旧轮胎改造活动。村民们男女搭配、老少组合,互相帮助、合作创造。改造后的轮胎图案多样,不仅有各类的动漫形象,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还有根据轮胎特殊形状进行联想的创作,将它们变成了花池、座椅……通过本次活动,汇中村的村民们对“零废弃”有了新的认识,一些村民还向小花梨团队询问颜料的购买方式并表示出对闲置家中的废弃轮胎和其他废旧物品进行改造的强烈意愿。大家对共建活动的信心和参与的积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据悉,之后这些轮胎艺术品将被布置在更新后的塘角里驿站,与此同时,陶书记也正在考虑在驿站做一个小型的汇中村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到村里的历史和文化,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在小花梨团队看来,驿站更像是一个社区花园的景观背景,社区花园更多的意义在于共创共建共治共享,小花梨的工作不会在驿站落成后就戛然而止,相反,之后跟村民的互动活动还会更多,比如一些互助集市、植物科普、自然教育、园艺分享等,这些活动会让社区更有凝聚力,让花园背后增添更多故事性,更多人情味。“乡村振兴关注的重点其实还是人:年轻人为什么想回到乡村?老年人留在乡村能做什么?社区花园就是一个连接点,参与我们活动的年轻人将来亲手种下的植物就成为一份独特的共同的回忆,老年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又活跃了起来,积极为乡村环境做出贡献,这些都增加了乡村和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上次,有一个阿婆对我说,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己就像是回到了童年。这句应该录下来,有了这句话,我们的努力更加有意义了。”吴思远说道。
// 记者手记 //
采访临近结束,陶书记带记者经过了沐秋市集入口处的小广场,广场上的艺术装置:“留住乡愁”几个大字显得格外显眼。“现在的许多乡村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与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远。如何让在外的游子和家乡保持深度互动?在此次的创建中,我们将元宇宙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纳入其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出一个虚拟的乡村元宇宙,让更多人感知乡村的美好,唤醒乡愁意识,在这里尽情探索和创造。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方式和模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汇中村作为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很欣慰地看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用热情似火的激情和与时俱进的智慧,共创乡村的美好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