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上网目的有哪些?这份报告有新发现!
《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为三大主要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上完网课,熟练地打开会议软件,正在就读初一的朱同学翻开作业本,有条不紊地开始直播写作业的过程。与此同时,同时在线直播的还有他的另外两位同班同学。通过互联网督促彼此学习,逐渐成为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新趋势。
近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96.8%。未成年人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为三大主要活动,聊天和看短视频则分别位居第四位和五位。
== 现象 ==
网课推动下,直播学习成为新趋势
随着线上上课的普及,如今直播学习不再是成年人的学习方式,未成年人也开始尝试这种有交互感的沉浸式学习方式。
镜头聚焦于执笔写作业的手上,画面几乎静止,隔着屏幕就能听到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以及翻动书本的翻页声……正在就读初一的朱同学告诉记者,“我主要是通过会议软件,和班级同学直播学习。因为当时都是上网课,很想念小伙伴,我也很喜欢这种相互陪伴学习的方式,仿佛大家还在课堂一起学习。连麦的时候,感觉好朋友也会看着我,就不好意思偷懒了。”朱同学的妈妈补充道,“因为我上班忙,有时周末也会要加班,让孩子们连麦视频学习,也是希望能起到好朋友间的督促作用。最明显的是,随着连麦视频学习,小朱用于学习的时间多了,玩手机娱乐的时间少了。”
直播学习,并不是个别同学的奇思妙想,一些富有创造力的老师也曾组织过班上小规模的线上自习课。一位教授初中英语的田老师介绍道,“今年上半年在家上网课的时候,班级里有组织过自习课直播学习。当时主要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登录会议软件,实时了解和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 报告 ==
未成年人网上学习、听歌和游戏为三大主要活动
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报告称,2021年国内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
《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为三大主要活动,分别占比88.9%、63%、62.3%。聊天和看短视频分别占比53.4%和47.6%,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在分人群的上网行为统计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等人群中,玩游戏的占比均高于看短视频。此外,未成年人网上休闲娱乐活动中,看短视频的比例有所下降,相较2020年的49.3%下降1.7个百分点。
此外,2021年国内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95.0%,较2020年提升2.9个百分点。未成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0.7%,使用智能台灯、智能音箱、词典笔等新型上网设备的比例为21.7%、19.9%和16.4%。
== 专家 ==
竞技类游戏容易让未成年人上瘾,建议家长增加陪伴
随着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如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资源,控制好这把双刃剑成为重要课题。谈及未成年人在同学间采用视频连麦学习的新趋势,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莉娜分析道,“直播学习更加有陪伴感,可以让未成年人从朋友、同学相互监督下的‘他律’,逐步培养成‘自律’。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一个人学习可能有些枯燥,同学间一起学习,有助于激发学习自主性。”
谈及如何减少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的时间,俞莉娜认为,“游戏因为任务的环环相扣,相比于短视频,更容易占用未成年人更多时间。未成年热爱上网玩游戏,主要分为两个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习感到压力,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放松。此外,对于长时间玩游戏甚至有些上瘾的未成年人而言,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和获得感,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尤其是竞技类游戏中找到安慰感,将缺失的情感寄托于虚拟的游戏世界之中。”
俞莉娜建议道,“对于年纪比较小的未成年人,一方面是使用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另一方面还是需要父母的监督,更重要的是多一些亲子间的陪伴和沟通,共同尝试些户外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