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农业遇上流量,这位“草莓姐”用互联网思维做新农业
2022-12-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流量时代,上海新农人如何利用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助推农业创新发展。来自青浦的“草莓姐”彭燕萍探索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希望能杀出一条不一样的创业路。

由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办的以“电商伴产业腾飞 创业助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六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昨天落幕。有四个创业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记者获悉,其中,在不久前刚结束的全国半决赛中,彭燕萍“一个码农的‘莓’好时光”项目成功晋级代表上海进入全国总决赛。

从“开垦”到“引流”

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为农民增收

2018年辞职后,彭燕萍回到青浦和已经深耕电商10年的先生一起做起了新电商贝蔬。青浦区以“一粒米,一枚果,一棵菜,一条鱼”为农业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贝蔬则是“一枚果”的主要代表之一。

彭燕萍介绍说,她所在的团队自主研发了高效能、低成本的水栽培种植,在2018年已实现低投入、低用工的深液流浮板叶菜种植模式和高架草莓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该技术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

水培的草莓不打农药,草莓种植过程中会遭遇红蜘蛛,但农民会用其天然公敌——爱吃蜘蛛的螨虫和黏虫板除虫,生产的是无公害的草莓。第一年,有宝妈带着孩子来采摘,她们不相信草莓摘下来直接能吃,在得悉种植原理后,水培草莓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彭燕萍夫妻俩在青浦有104亩地,其中70亩为设施农用地。哪怕全部种植草莓,一年也只能销售5个月,其余时间他们就在空地上种植葡萄等水果。除了自家草莓的销售,也带动周边农户的草莓销售。

如何将原有的电商积累的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为农民增收,彭燕萍和团队成员做了不少尝试。她告诉记者,一说到私域流量,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微商,会带有刻板印象,但其实这几年,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悄然发生着变化。“打个比方原来大家会到淘宝等平台上去搜商品名称,然后下单,但大部分是一锤子买卖。但我们将这些客户引流到私域流量后,可以提供全品类的产品服务。一旦这些客户成为粉丝,黏性就很大,他们懒得货比三家,想要买东西,群里或者微信直接下单就行,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提供的产品是最优质的,而且我们的客服售前售后必须要好,群里那么多粉丝看着,不能自毁声誉。况且和只能看图文视频下单不同,客服会讲解产品好在哪里。”

对于之所以能从众多比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彭燕萍揣测,评委们是看中了“一个码农的‘莓’好时光”项目的大流量。“我们在平台上开了36家母婴店铺,每年有2500多万亲子ID的公域流量,成交率在7.4%。这意味着有180多万可以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私域流量。我们再针对这些成交客户进行用户画像分析,精准推送适合他们的产品。有了大流量的加持,我们的农业团队就可以运作得风生水起。”

彭燕萍介绍说,从2021年起,他们与国内外知名母婴品牌互相背书,打通原电商公司CRM客户管理系统,开始逐渐将现有的较为庞大的精准母婴粉丝群体导流至农业私域领域,主要面向高客单价的亲子客群,依托微信小程序、小红书、抖音、快团团等渠道开展粉丝运营,希望能打造一个高端农业品牌。同时通过与国内各大社群供应链合作,以具有价格优势的母婴产品为强联系枢纽,用“打爆品”的方式将农产品输送至各私域渠道的头部、中腰部团长和群主,拓宽农产品的销售途径。“本应是草莓销售旺季的今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眼看周边农户大面积的草莓遭遇滞销,我们通过精准对接上海地区私域粉丝及各大社群团长,每日组织人员实行落地配送,大大降低了周边农户的经济损失。”

范彦萍/摄

从“田头”直达“灶头”

青年农业创客解决当地优质农产品“卖难”问题

现场,市农业农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军平介绍说,本次大赛以乡村企业、农民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等的创新创业项目经营主体为参赛对象,希望通过搭建展示平台,营造双创环境,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好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大赛更注重参赛项目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做出的努力,主要按农产品产销类、平台服务类两大类分别进行比赛。

如何实现优耕优选、让市场认可并愿意为优质农产品买单?如何在生态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农耕文化,激发市民游客前往体验的意愿?如何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环节,减少其中的加价和损耗,解决当地优质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本次大赛的选手们围绕“创新性、成长性、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联农带动”等关键词,从农产品产销类、平台服务类两大类分别展开激烈角逐,其中涌现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项目。在领奖仪式现场,4位一等奖得主在路演中向大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创意。

除了“一个码农的‘莓’好时光”项目外,还有三个一等奖获奖项目也可圈可点,比如嘉定的“我嘉生鲜——用实实在在的心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农产品区域电商”项目中的“我嘉生鲜”平台,主要以上海市嘉定区全域为配送范围、以地产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主的区域电商平台,基本实现了果蔬24小时内从“田头”直达“灶头”,实现产销互助的双赢;青浦的“伴农伴X的农文旅生活”项目,围绕乡村生活,立足生态农业,深挖农耕文化,设计了全年12个月不同主题的农事体验活动,该项目将农业种植与农耕体验相结合,通过线下活动的开展带动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弘扬了美丽乡村非遗文化、带动了农村农民增收;闵行的“放鹤谷——打造都市家庭园艺消费体验空间”项目,以农业的多功能化经营为方向,利用自身场地和产业特点进行产业融合,实现场景的多元化综合应用,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家庭园艺消费体验空间,致力于在上海打造高品质家庭园艺精品品牌,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