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率超98%,“资深志愿人”和“志愿新鲜人”对话传承
2022-12-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12月5日下午,在纪念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对话,“资深志愿人”和“志愿新鲜人”共同分享志愿经历。记者了解到,今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第25周年,这所学校志愿者注册率超过98%的高校,也将推出新的激励体系。

  == 新老志愿者共享服务经历 ==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主场外交到联合国事务,上外青年志愿者一直活跃在服务城市、服务国家的第一线。

上外法语系党总支书记、曾参与上海世博会申办的忻炯俊就是一名“资深志愿者”。这位老团干、原校团委书记是一名申博老兵,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办公室联络二部西亚北非事务总管。在他看来,每个志愿者都应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有能力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是因为自身健康成长,因为国家的发展、开放的世界和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时代赋予了我们机会。”他说,正如2002年他能作为上外第一批参加申博的志愿者,更是深深体会到,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国家和充满活力的城市。

“我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上外,上外从那时开始有了志愿者工作,这也是与上海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他回忆道,当时上外主要的志愿工作是做市民通用英语的普及,最早的口号是“用知识奉献社会,用才干服务人民”,原则是就近,社区服务是主体。之后,慢慢找到了自身特色,围绕“外”字做文章,将原有的碎片化志愿服务形成了全社会、全校的联动,形成了一项项志愿服务品牌。

忻炯俊还是一名智力助残志愿者,至今已20多年。他说,做志愿者需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关心身边人身边事。他介绍说,智力助残的项目,其实缘起于上外经管学院的一位残疾人家庭学生,他发现残疾人子弟在教育上的迫切需求,与同学发起了这个项目,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做志愿服务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所有的活动内化于心,成为习惯,才能持久,才能产生价值。”忻炯俊感叹道,从1999年开始的智力助残志愿服务至今已有2万多人参加,帮助了约8000位残疾人子女。“即使是很小的项目,只要持之以恒,就可能产生蓬勃的价值和精神,志愿活动其实最终都要归于生活,助人同时也是助己。”他这样分享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志愿精神也被代代传承。上外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展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钰钦今年7月刚刚结束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三小学的支教服务,这位说话甜甜的女孩的志愿服务履历可以写满一页纸,支教、外事接待、智力助残、进博会等,还是上外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志愿服务经历带给她的回忆最多的是感动,尤其是支教的经历。她还记得在喀什支教满一年快要离开时,自己带的一年级孩子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留言,写了满满一黑板的“你不要走”“我们爱你”,“‘爱’字还写错了,写成了‘瘦’字。”她笑着回忆。

一年支教经历让她面对困难有了更多韧性,也变得更喜欢、更擅长与人交流,这对她的口译工作也非常有帮助。“如果说之前很多志愿服务是‘短跑’,是一个人的马拉松,那我感觉像支教这样的志愿项目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马拉松。一个人做不到的事,不代表一群人做不到,一代人做不到的事,不代表几代人做不到。我希望能将接力棒代代传下去。”王钰钦说。

  == 25年传承志愿者注册率超98% ==  

2022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5日,上外已有登记在册的师生志愿者10627名,注册率超过98%。上外青年志愿者秉持着志愿精神,在校园各处、在田间地头、在寻常巷陌,逐渐汇聚成一股坚定而强大的力量。自2018年起,超过2000位上外“小叶子”为进博提供30余个语种的志愿服务;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上百朵“太阳花”志愿者共赴一年一度的上海10公里精英赛;在中国派出的两批联合国志愿者中,上外学子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很多志愿品牌项目都很有上外特色,如城市外语能力志愿服务。疫情期间,“上外12345热线服务团队”总共覆盖27个语种,共接听约1235通来电、通话时长总计约6275分钟,共翻译文稿约451篇、翻译字数总计23万字,被誉为“贴近耳畔的城市温度”“中外沟通的语言桥梁”。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上外组织四十余名志愿者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提供超过400课时的线上直播授课。凭借语言优势,上外还培育了多个语言类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如“啄木鸟行动”,走遍上海市大街小巷,为公共英文标识纠错,直接促进了上海制定国内首个城市外语使用标准。

上外与新中国同龄,学校高度重视与上海各大红色纪念地合作,主动对接参与资料挖掘、历史讲述、文化传播和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如完成了中共一大7个外语语种的翻译和志愿服务传播工作,致力于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并承担了一大纪念馆的境内外媒体接待和综合场馆志愿服务工作。率先翻译了渔阳里讲解的英语版本,成为全市612个红色场馆中第一个具有标准化英语翻译的红色场地。

国际舞台上更是屡屡出现上外志愿者的身影。自1997年起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以来,上外师生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各类高端国际会议、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等重大涉外活动中,弘扬志愿精神,发挥学科特长,提供专业的多语言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上外志愿者每年提供可计算服务小时15万以上。志愿者在校生比例和服务时长,在上海全市高校中始终名列第一。在近两年的志愿服务中,上外青年志愿者年均完成20万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服务时长最多的同学完成了超过1500小时的志愿服务。

为了更好地传承志愿精神,在这场上外青年志愿者行动25周年交流对话会上,还发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引(试行版)》、上外青年志愿者行动25周年视觉形象和激励徽章体系。徽章分为时长徽章、板块徽章和重大项目专属徽章三类,以此激励志愿者。上外青志协表示,未来还将推出更多项目专属、活动专属的联名徽章,展现上外青年志愿者的风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