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在当代如何变革,这个展览给出思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国画界有两句话很有名,一句是“书画同源”,一句是“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近年都在说中国水墨画的改革与创新,但再怎么改革,这两点作为国画的根本是不能撼动的。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揭幕的“线问”当代水墨名家李厚个展,就让人看到了艺术家对于水墨改革一些新尝试。
此次展览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研究院与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承办。而以“线问”为题,恰恰点出了中国画改革的切入点。其实“书画同源”和“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是一个意思,书法是线条,中国画也讲究线条,所以两者同源。“对于中国画的线条这个源自书法的元素一直有想法,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地提炼线条、如何更好地展现线条。”李厚对记者说,“虽然有时候这种想法并不完整,但是线条的确是一个富于变化的载体,也是一个能够展现笔墨的独立审美单元,在探索中证明了线条往往能够承载我想表达的情感。所以这次用了‘线问’这个主题来策划这个展览。”
多年来,作为现代水墨探索者和中国抽象水墨的先行者,李厚一直坚守对传统笔墨精髓的继承,紧跟时代同时专注内求自然、真实的艺术表达。近年有关国画改革的话题很热,有的艺术家突破尺度很大,引起了“国画不像国画”的争议。而在李厚看来,中国画再如何变革,都不能离开其根本,否则就是对于传统的背叛。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策展人石墨表示:“李厚自改革开放以来便踏上了水墨求变之路,在西方艺术思潮冲击中坚守对中国传统审美的理解与演绎,在他看来,中国画中的宣纸和水墨,作为传统的介质,远远还未到穷途末路。而对于选择宣纸作为其作品的主要载体,也是李厚的坚持,他选择扎根传统绘画舞台,创新笔墨和纸的对话。这也造就了李厚‘线问’系列作品的当代性。”展览将持续到12月13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